北三县这回真没画饼!年产7万方建材厂落地,本地盖楼要变现成乐
103
2025-08-31
股市亏了6万后,他们终于明白:普通人的钱,经不起“瞎操作”小区里的张哥和李姐,最近像是换了个人。以前傍晚总能看见他俩在楼下散步,张哥手里拎着刚买的水果,李姐笑着说他又乱花钱;现在夫妻俩早出晚归,碰面了也很少说话,家里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阳台还总飘着烟味。后来李姐找我聊天,才红着眼眶说出了事儿——他俩偷偷炒股,不到半年亏了快6万。这笔钱,对靠张哥送外卖、李姐做文员的小家来说,不是小数目。更让他俩难受的是,回头看那些操作,全是“新手常犯的错”,要是当初能多懂点股市规则,也不至于亏得这么惨。一、满心欢喜进场:听“消息”买股,把“运气”当“实力”张哥和李姐结婚三年,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算安稳。张哥每天骑着去年贷款买的代步车跑外卖,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十点多才回来,一个月拼死拼活能赚一万出头。李姐在一家小公司做行政,一个月五千多工资,主要负责家里的日常开销。去年年底,张哥的几个外卖兄弟在群里聊炒股,有人说“跟着某某老师买,一周赚了两个月工资”,还晒出了账户截图。张哥看着心里痒痒——他送外卖每天要跑一百多单,遇到刁钻的客户还得受气,要是炒股能多赚点,说不定就能提前把车贷还了。他回家跟李姐商量,李姐一开始不同意,觉得“股市风险大”。但张哥总说:“就拿点闲钱试试,赚了更好,亏了也不影响生活。”架不住张哥天天说,李姐也松了口——她手里有五万块“压箱底”的钱(结婚时妈妈给的应急钱),加上家里攒的11万,俩人凑了16万给张哥,李姐自己又从工资里挪了10万,各自开了股票账户。刚开始炒股,俩人完全是“听消息跟风”。张哥看外卖群里有人说“某新能源股要涨”,没查公司业绩、没看行业趋势,直接买了5万块;李姐刷短视频,看到“博主推荐低位消费股,说肯定能涨”,也跟着买了3万块。偏偏那段时间行情好,张哥买的新能源股涨了五个点,5万块赚了2500块。他特意提前下班,买了李姐爱吃的小龙虾和车厘子,回家就炫耀:“你看,这才几天就赚了三千多,比我跑几十单外卖还轻松!”李姐买的消费股也涨了点,她看着账户盈利,也觉得“炒股好像没那么难”,甚至开始盘算“要是能再涨点,今年夏天就能带爸妈去海边玩了”。那时候他俩根本没意识到,这种“听消息买股”赚的钱,全是运气。张哥连“市盈率”“市净率”是什么都不知道,李姐分不清“主板”和“创业板”的区别,更别说分析公司基本面了——他们把“运气”当成了“实力”,以为股市是“捡钱的地方”,却没看见背后的风险。二、亏损开始:不会“止盈”,还乱“补仓”,越套越深好景不长,今年开春后,市场行情突然变了。张哥买的新能源股开始下跌,从15块跌到14块,再跌到13块。一开始跌得不多,张哥还安慰自己“正常回调,很快就会涨回来”。这时候,他犯了第一个致命错误:不会“止盈”,也不会“止损”。其实在股价跌到14块的时候,他账户还有1000多块盈利,要是当时卖掉,至少没亏。但他总想着“再等等,说不定能涨回去,还能多赚点”,结果越等跌得越多,从盈利变成了亏损。等股价跌到12块,张哥慌了,又犯了第二个错误:盲目“补仓”。他听人说“补仓能摊低成本,涨的时候能多赚”,没考虑这只股票为什么跌,也没看公司是不是出了问题,直接又投了3万块进去,想着“拉低均价,等反弹就能回本”。可没想到,股价根本没反弹,反而继续跌到10块。这一下,张哥的8万块本金,直接亏了2万多。他看着账户里的数字,手心全是汗,却不敢跟李姐说——他怕李姐担心,更怕自己承认“炒股没那么容易”。李姐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她买的“低位消费股”,不仅没像博主说的“肯定涨”,反而一路横盘,偶尔还跌一点。她看着股价不涨,心里着急,又听人说“短线交易能赚快钱”,开始频繁换股:今天买这只“热点股”,明天卖了买那只“题材股”,手续费花了不少,却没赚到钱,反而因为“追涨杀跌”,10万本金亏了8000多。有一次,李姐买的一只题材股,早上开盘涨了3个点,她想着“再涨点就卖”,结果中午就跌了5个点,一天之内从盈利变亏损。她坐在电脑前,看着K线图,眼泪忍不住掉下来——那可是她一个月的工资,就这么没了。俩人加起来亏了快6万的时候,张哥才跟李姐说实话。那天晚上,他俩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电视开着,却没人看。张哥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是股票账户的亏损页面;李姐看着电脑上的K线图,手指都在发抖。家里的气氛冷到冰点,连呼吸都觉得沉重。三、绝望时刻:想“卖车补仓”,却忘了“炒股最忌赌徒心态”亏损越来越多,张哥的心态彻底崩了。他送外卖的时候,手机调成了静音,股票群的消息不敢看——生怕一打开就是“某某股票下跌5%”的提示。有一次他送完外卖,在小区楼下坐了半小时才上楼,烟抽了一根又一根,鞋底全是烟灰。李姐也变了。她不再研究K线图,电脑屏幕上的股票软件,她藏在了最后一页,生怕不小心点开。以前她每周都会买一次水果,车厘子、草莓换着来,现在去超市,看到68块钱一斤的车厘子,攥着购物袋绕了三圈,还是放回了货架——她想起账户里绿油油的数字,觉得“这钱花得心疼”。上周三半夜,李姐起夜,看见阳台亮着灯,走过去一看,张哥蹲在地上抽烟,手机屏幕亮着,上面是股票的K线图,烟灰缸里的烟头堆了小半盆。李姐心疼他,走过去想劝他少抽点,张哥却突然抬头,声音沙哑地说:“要不把我那辆代步车卖了吧?卖了钱能补仓,说不定能早点回本。”李姐吓得赶紧捂住他的嘴:“你疯了?那车是你去年刚贷款买的,每月还三千多车贷,要是卖了,你冬天骑电动车送外卖,不得冻成冰棍?再说了,卖车的钱补进去,要是再亏了怎么办?”张哥没说话,只是把脸埋在膝盖里,肩膀微微发抖。他其实也知道“卖车补仓”不对,可他太想回本了,甚至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他忘了,股市最忌“赌徒心态”,越想翻本,越容易亏得更多。李姐也后悔。她那十万本金里,有五万是妈妈给的压箱底钱,当初妈妈特意嘱咐“不到万不得已别动”。现在不仅动了,还亏了八千多,每次跟妈妈视频,她都得强装笑脸说“公司发了年终奖,钱够花”,转头就躲进厕所掉眼泪。她想起自己当初的操作:要是没频繁换股,要是跌的时候及时止损,也不至于亏这么多。四、幡然醒悟:普通人炒股,先懂“规则”再进场,踏实赚钱才最实在经过这事儿,张哥和李姐终于幡然醒悟:普通人的钱,经不起股市里的“瞎操作”,更经不起“赌徒心态”。张哥最近开始慢慢学习股市知识,他下载了炒股APP的“模拟盘”,先在模拟盘里练手,还买了本《股票操作学》,送外卖间隙就翻几页。他跟我说:“以前觉得炒股靠运气,现在才知道,得懂规则、会分析,不然就是送钱。”他也不再想着“靠炒股赚快钱”,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送外卖上,每天早出晚归,就为了多跑几单,多赚点钱。李姐也调整了心态。她把账户里剩下的钱清了仓,再也不碰股票了。她跟我说:“咱们普通人,没那个专业能力,也没那个抗风险的本事,股市里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以前总想着走捷径,现在才知道,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赚的每一分钱才最靠谱。”她开始省吃俭用:把以前买的护肤品收起来,改用平价的;衣服不再买新款,能穿的就继续穿;家里的水电费、燃气费,都记在小本子上,尽量省着用。她还把剩下的压箱底钱存进了银行定期,再也不敢随便动了。有一次周末,他俩难得都休息,李姐做了张哥爱吃的红烧肉,张哥喝了点酒,红着眼眶跟李姐说:“对不起啊,都是我不好,当初非要炒股,还瞎操作,让你跟着我一起愁。”李姐摇摇头,说:“不怪你,我也有责任。咱们以后不碰股票了,好好过日子,慢慢把亏的钱赚回来,总会好起来的。”那天晚上,他俩坐在阳台里,没有看股票,只是聊了聊以后的日子——张哥说,等年底多赚点钱,就把车贷还一部分;李姐说,等明年春天,带爸妈去周边玩几天,让他们也高兴高兴。阳台的灯亮着,映着他俩的脸,虽然还有愁绪,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现在小区里偶尔还能看见张哥和李姐散步,张哥手里还是会拎着水果,不过不再是昂贵的车厘子,而是实惠的苹果和橘子;李姐还是会笑着跟张哥说话,不过话题不再是股票,而是“今天的红烧肉好不好吃”“明天早上想吃什么”。他们家的阳台,再也不会半夜亮着灯飘烟味了。其实像张哥和李姐这样的普通人,最该明白:股市不是“提款机”,而是“专业竞技场”。没有专业知识,不懂操作规则,只靠运气和消息,迟早会亏得血本无归。踏实工作、稳健存钱,看似慢,却是普通人最靠谱的“赚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