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碳化硅,英伟达、台积电未来的材料之选(附名单)
据行家说三代半9月2日消息,中国台湾媒体报道称,英伟达拟在下一代GPU芯片的先进封装中采用12英寸碳化硅衬底,预计最迟于2027年实现导入。
SiC要替代的硅中介层(SiliconInterposer)是CoWoS封装平台的核心部件之一。它是一片面积很大的硅片,硅片内部有许多互连线(TSV硅通孔和布线),负责将这些小芯片彼此连接,并与封装基板连接。
近期相关报道频出,认为可能是台积电期待产业链共同配合推进。根据芯智讯,近期半导体业界传出消息称,台积电正广发“英雄帖”,号召设备厂与化合物半导体相关厂商参与,计划将12英单晶碳化硅(SiC)应用于散热载板,取代传统的氧化铝、蓝宝石基板或陶瓷基板。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台湾股市SiC相关标的在九月涨幅显著,其中嘉晶更是连续4天涨停。
回顾22年至今,A古SiC板块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行期,我认为板块整体处于相对低位。
根据Nvidia、KAIST、tomshardware,以单die维度,H100单位面积功率约0.86w/mm²,Rubin约1.1w/mm²,下一代Feynman约1.2w/mm²,未来的架构甚至将冲高至2w/mm²,将是H100的233%。
伴随着多die和更多HBM的设计,热传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材料中的热导率等性能变得更加关键。
在微处理器40多年的发展中,晶体管数量呈指数级增加,但是典型的热设计功耗(TDP)在最近20年基本保持在100~200W,导致芯片性能提升缓慢,集成电路发展受到“功耗墙”的严重制约。
相比于SoC,基于异质集成先进封装的Chiplet可以实现更大面积、更多功能、更高密度的芯片集成,但也导致总热功耗增加、热分布不均、封装中的热输运困难,同时存在严重的多物理场耦合效应,给热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根据Yole,英伟达和AMD在追求算力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不得不继续提高芯片功率。
根据Nature,硅基器件中的热传输基础为了冷却产生的热点,热量必须从产生点或局部最大值沿着系统中的热梯度转移。热传递的两个最重要的材料属性是热容和热导率。传统层间介电材料提供的热绝缘进一步阻碍了散热,恶化了局部热点问题。这些挑战会导致结温升高、器件性能下降以及过早失效的可能性增大。
HBM的温度升高可归因于环境温升(32%)、HBM自身热阻(19%)、HBM上方散热环境(约11%)以及来自ASIC的热耦合(38%)。
HBM和CoWoS是互补的。HBM的高焊盘数量和短走线长度要求需要像CoWoS这样的2.5D先进封装技术来实现在PCB甚至封装基板上无法完成的如此密集、短的连接。CoWoS是主流的封装技术,以合理的成本提供最高的互连密度和最大的封装尺寸。
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HBM系统都封装在CoWoS上,并且所有先进的AI加速器都使用HBM,因此推论几乎所有领先的数据中心GPU都由台积电封装在CoWoS上。
HBM(高带宽内存)已是AI芯片的标配,但它不是随便一个封装就能适配。HBM必须与处理器核心超近距离、高带宽连接,这需要极密的走线与超短的连接距离。CoWoS通过中介层提供这样的环境,让HBM的带宽(最高可达3.6TB/s)发挥到极致。
当前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正朝着高功率水平、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因此散热问题不可避免的受到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半导体芯片的温度每升高10℃,芯片的可靠性就会降低一半,器件的工作温度越高,器件的生命周期越短。
24-27年CoWoS的产能预计复合增长率为58%,到27年将达到137万片/年,如按后续35%的增长推算,至30年产能有望达到337万片。
2025年:全球碳化硅衬底(6英寸等效)年产能预计超过300万片,其中中国占比约30~40%。2028年预测: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达91.7亿美元,对应衬底需求超过500万片/年。
判断如按70%CoWoS替换SiCinterposer来推演,则30年对应需要超230万片12吋SiC衬底,等效约为920万片6吋,远超当前产能供给。
国内在SiC衬底的投入较大,具备产业优势,普遍而言因长晶炉设备设计关系、CoWoS制程要求等,用于CoWoSInterposer的SiC大多需要新建产能,则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供需差距,从而推动行业加快12吋SiC发展。
在整个SiC产业链中,我国具备生产成本、下游支持等优势。
生产成本:参照天岳先进港股招股书显示,除去折旧摊销后,生产成本中近两成均为人工和水电成本,而我国具备更强、更充足的的生产成本优势。
下游支持:目前SiC产业大多应用于新能源车领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下游产业链的支持,而我国是全球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最核心玩家,因此能更好的协助SiC产业链发展。
虽然材料替换仍需产业和技术的进一步推进,但趋势上SiC有较大的可能获得一个全新巨大的增长机遇,SiC衬底与设备公司有望重点受益。
声明:本文所涉及个股或者公司仅代表与产业链或热点有关联,所引述的资讯、数据、观点均作为个人研究记录,提及个股、公司均作案例探讨,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
晶盛机电(300316)
公司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在晶盛机电子公司浙江晶瑞SuperSiC正式通线,至此,浙江晶瑞SuperSiC真正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研发,100%国产化,标志着晶盛在全球SiC衬底技术从并跑向领跑迈进,迈入高效智造新阶段。
晶升股份(688478)
公司的SiC(碳化硅)有望取代传统硅成为CoWoS、SoW等先进封装的Interposer(中介层)材料,公司确有下游客户已于数月前向台积电送样,并将逐步进行小批量供应。针对这一新的技术转向,公司会继续保持与客户的紧密合作,积极推进相关业务的开展。
天岳先进(688234)
公司是研发及生产碳化硅衬底的先驱及创新者。我们是全球少数能够批量出货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市场参与者之一。2024年11月,公司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这标志着我们向大尺寸碳化硅衬底时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青山财观。转载仅用于分享、学习,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