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回避型依恋在恋爱里会出现前后巨大反差?

191 2025-10-25 19:45

那天,一位年轻姑娘神情憔悴地走进我的咨询室。她向我倾诉,和男朋友在一起半年多,起初,对方关怀备至,每天主动联系,一起吃饭、看电影,甜蜜得很。可后来,男朋友仿佛换了个人。她想多和对方待一会儿,对方总说忙;分享生活小事,对方也只是简单回应。

有一回,她生病住院,满心期待男朋友来照顾,结果对方只是打个电话,说工作走不开。她委屈地表达感受,男朋友却变得冷漠,好几天不联系。她实在不明白,男朋友为何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这段感情快把她折磨疯了。

听完姑娘的讲述,我发现她男朋友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这类人在恋爱中常常忽冷忽热。恋爱初期,他们热情似火,新鲜感让他们能控制内心的防御。但随着感情深入,伴侣表达需求、渴望更亲密时,他们的防御机制就被触发。

就像姑娘男朋友,她生病需要照顾时,他内心警报拉响。他害怕担责,害怕失去自由,于是选择退缩。他就像有个“情感开关”,感觉有威胁,就切断情感连接,躲回安全地带。这其实是自我保护,潜意识里他们觉得亲密会带来伤害,亲密到一定程度就本能回避。

了解了回避型依恋在恋爱中的表现和防御机制,我们不禁要问,这种行为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呢?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姑娘男朋友的回避型依恋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他父母工作忙,从小陪伴少。小时候生病,父母只是给钱让他自己买药,很少在身边照顾。他分享开心或不开心的事,父母也总是敷衍。

长期的情感忽视,让他形成自我保护机制。他压抑情感,不轻易表露。因为成长中他发现表达需求没用,只会失望。所以恋爱里,伴侣表达需求时,他就会想起童年被忽视的经历,恐惧不安被激活,触发防御机制选择回避。

面对姑娘生病需要照顾,他内心纠结。一方面知道该照顾,另一方面童年经历让他害怕担责、怕受伤,最终选择逃避。童年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影响着他在恋爱中的行为。

既然知道了回避型依恋行为模式的形成原因,那和这类人谈恋爱该怎么应对呢?

对于和回避型依恋者谈恋爱的人来说,建立安全型相处模式很重要。我给姑娘提供了三步方法。

第一步是观察。日常相处中,多留意对方行为和情绪变化。比如对方开始冷漠,别急着指责,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种变化。姑娘可以留意男朋友在她提需求后是否会冷淡,这样能提前发现防御机制何时触发。

第二步是反馈。观察到变化后,及时诚实地表达感受。注意方式,用“我”开头。姑娘可以跟男朋友说:“我发现你最近好像有点忙,我有点担心,也有点失落,因为我希望多和你待在一起。”这样既表达感受,又不让对方有压力。

第三步是引导。帮对方放下防御机制。通过小事让对方感受信任和支持。比如姑娘在男朋友工作遇到困难时,给他鼓励和建议,让他知道她站在身边。慢慢地,对方会在关系中感受到安全,防御机制也会减弱。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姑娘和男朋友关系有了很大改善。男朋友不再忽冷忽热,开始愿意分享生活,两人感情更稳定了。

选择图片插入第一段结尾,因为图片中一对相拥的男女代表着亲密的关系,与正文开头姑娘和男朋友起初甜蜜的恋爱状态相呼应,而指向他们的手或许暗示着外界的关注、审视或议论等,也可以象征姑娘后来在感情中遇到问题时的困惑和外界可能存在的看法,能很好地辅助表达这段文字的核心语义。

下一篇:EHD沐浴露好用吗?水杨酸净痘配方,香氛持久滋润体验
上一篇:山东地理位置属华东,为何划入北部战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