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颖51岁近照曝光,面容变化引发讨论,粉丝:岁月终究没放过
178
2025-07-28
德军医疗部门负责人霍夫曼向路透社透露的一组数据引起广泛关注:如果北约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德军每天预计将产生1000名伤员。
军方已开始规划医院列车和巴士的调度方案,并要求国内医院预留1.5万张床位。 这一冷冰冰的统计背后,是德国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急速推进的军事化转型。
2025年8月,德国内阁通过扩军计划草案,目标在2030年前将现役部队从18万扩充至26万,并可能重启已于2011年暂停的义务兵役制。 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同期出席莱茵金属公司新弹药工厂投产仪式,强调军工合作的重要性。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德国国防政策的重大转向。
军事扩张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2025年3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改了“债务刹车”机制,允许国防开支超过GDP1%的部分通过举债筹措。 政府还设立了一项5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于防务需求。
总理默茨宣称要将联邦国防军打造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并考虑将国防开支占GDP比重从目前的2%提升至5%。
然而,德军的现状与这一雄心存在差距。
联邦国防军目前仅有近300辆主战坦克,其中不到一半处于可用状态。 海军拥有30至40艘水面舰艇和6艘潜艇,规模不及英国。
国防部计划到2027年将装备完备率从2024年的55%提升至70%,但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按当前采购速度,主战坦克数量恢复至2004年水平需要40年时间。
扩军计划在德国国内引发激烈争议。
最新民调显示,只有42%的民众支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50%的人担心这会影响社会福利和公共教育。
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拉鲁什警告称,过度投入军工产业将牺牲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 一位柏林退休工程师表示,二战后德国社会对军队一直持矛盾态度,和平主义思想根深蒂固。
征兵工作面临实际困难。
2023年,德军人数反而减少了1537人。 2025年7月的民调显示,55%的德国年轻人反对恢复义务兵役制,这一比例较2021年上升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有批评指出德国2022年设立的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大部分流向了美国军工企业,而非用于本国防务体系现代化。
国际社会对德国军事扩张反应不一。
美国对德国增加防务投入表示欢迎,认为这有助于分担北约防务压力。 波兰等东欧国家也持支持态度,希望德国成为对抗俄罗斯的屏障。
但法国态度微妙,既希望德国承担更多北约成本,又担心德军崛起冲击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反应强烈,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警告德国军事化将“破坏地区稳定”,并暗示可能采取反制措施。
德国军事转型也体现在具体装备采购上。
2025年初,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公布了价值31亿欧元的“未来步兵拓展系统”合同,旨在为德军士兵升级数字化单兵装备。 同时,国防部披露了陆军新一代高机动性装甲救护车交付和海军F-127新型护卫舰建造等动态。#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