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哈尼突然发难,伊朗国防部罕见警告革命卫队!

105 2025-09-18 05:57

德黑兰的权力棋局,被前总统哈桑·鲁哈尼的一句话彻底引爆。

2025年9月,他对着伊朗的权力核心——革命卫队,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武装力量应当回归本职,经济、内外政策、对外宣传,都不是军队的职责。”

这番话的分量,远超一次前总统的牢骚。它像一根探针,直接刺入了伊朗体制最深、也最痛的神经。因为此刻的伊朗,早已被撕裂成两个世界。

一个世界在德黑兰的街头。超过61%的城市居民挣扎在贫困线边缘,儿童营养不良率创下17年新高。里亚尔对美元年内贬值超过38%,普通家庭的餐桌上,肉蛋奶正在成为奢侈品。红新月会发出警告,儿童蛋白质摄入量已跌破危机线。

另一个世界,则在革命卫队控制的大厦里。这个被外界称为“国中之国”的武装集团,早已不是单纯的军队。它控制着超过570家企业,触角遍及能源、基建、电信、金融所有命脉。它通过“优先承包权”垄断国家项目,通过秘密渠道掌握着超过70%的石油出口。

年化收益320亿美元,占据伊朗GDP近四成。

一边是民众为温饱发愁,另一边是军方高层在海外积累金融资产。这种反差,就是鲁哈尼敢于“发难”的底气,也是伊朗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真正导火索。

鲁哈尼的背后,站着沉默的大多数。最新的民调显示,68%的民众支持“军队退出经济领域”。在伊斯法罕、设拉子等地的高校,学生们已经开始公开讨论“军队与民生的冲突”。

这股压力不仅来自民间,更开始渗透体制内部。

就在鲁哈尼发声后不久,伊朗国防部发布了一份声明,措辞异常严峻,承认“当前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并首次公开警告革命卫队“应专注国防主业,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经济与政务纷争”。

国防部的表态,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就连伊朗武装体系内部,也出现了裂痕。一部分军官认为,过度的商业化已经严重腐蚀了军队的战斗力。

他们的担忧,正在被血淋淋的现实印证。

就在革命卫队在国内大发其财的同时,它在海外亲手打造的“抵抗之弧”正在一节节地崩断。以色列的攻势,精准、致命,几乎毫不留情。

2023年,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革命卫队仅仅做了象征性的反击。随后,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垮台,这位伊朗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流亡莫斯科。“抵抗之弧”的核心支点被瞬间拔除。

进入2025年,局势加速恶化。6月,以色列发起代号“崛起雄狮”的行动,200架战机、330枚精确弹药,对伊朗境内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近千人死亡。哈马斯、真主党的高层接连被“定点清除”。

自苏莱曼尼被暗杀后,革命卫队在中东的布局节节败退,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一个武装集团,如果不能保障国家安全,那它存在的合法性是什么?当外部的军事神话被戳破,其内部的经济垄断就显得格外刺眼和荒谬。

以色列的F-35战机,成了伊朗改革派最锋利的武器。每一次空袭,每一次对“抵抗之弧”的打击,都在削弱革命卫队的威信,都在为鲁哈尼的言论增加砝码。

保守派媒体还在高喊“削弱革命卫队就是削弱国家安全”,但民众和部分体制内精英看到的是:革命卫队恰恰在损害国家安全,因为它忙于经商,疏于国防。

鲁哈尼和他的支持者适时地抛出了“药方”:学土耳其、印尼和智利,搞“军民分离”。这些国家都曾经历军队主导经济的时期,最终通过切断军队与商业的联系,实现了经济复苏与政治稳定。

外部的军事压力,内部的民生危机,两股力量正在合流,共同挤压着革命卫队的生存空间。

德黑兰的这场风暴,早已不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口舌之争。它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抉择。革命卫队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放手经济,回归军营;要么,就和这个被它深度捆绑的国家一起,被内外压力彻底压垮。

下一篇:中缅正门走不通,莫迪押宝缅甸叛军,拿回的矿还得求中国
上一篇:黄岩岛之争现顶级“阳谋”,菲律宾坐不住了,怪中国不按常理出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