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李克农面见毛主席,席间提问:美国总统上班首先做什么?

196 2025-08-28 09:07

1955年那会儿,新中国搞了个头一回的授勋章大典。

在开国上将的授勋大典上,大家意外地瞧见,居然有位将军,他从没领兵上过战场,跟其他人比起来真是大不一样。

这位大佬就是李克农。李克农跟那些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不一样,他的斗争舞台是在隐秘的情报战线上,但他的经历同样扣人心弦,精彩得不得了……

【李克农提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

1949年快过完的时候,也就是12月份,毛主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他头一回要去访问苏联。

在准备去苏联访问前,毛主席打算先搞定一些前期的准备。李克农知道这事后,就直接跑到中南海去找毛主席,打算跟主席聊聊自己的看法。

这天一大早,李克农开着车到了中南海。他一进门,就看见毛主席刚吃完早饭。见到李克农来了,毛主席乐呵呵地站起来迎接他。

接着,毛主席领着李克农进了书房聊天,他心里明白,李克农这时候找上门来,肯定是有啥要紧事儿。

不出所料,屁股刚一沾凳,李克农就打开了话头,但跟以前不一样的是,他这回没直奔主题,而是先给毛主席抛去了一个问题:

头儿,咱聊聊,美国总统一到办公室,头一件事会干啥呢?

毛主席一听这话,就“哦”了一声,看起来挺感兴趣。但他没急着回答,心里明白李克农话还没讲完呢。

李克农跟着笑了笑,然后对毛主席说:

他每天早上头一件事就是瞅一眼情报概要,要不,这一整天他都不知道该扯啥闲篇,干啥正事儿了。

毛主席一听这话,立马就懂了李克农的想法。

李克农的意思是,这次去苏联访问,最重要的是得留意情报方面的关键点,苏联那边可能会在这些要点上动手脚。他就是想让这个人提前想好怎么应对。

毛主席把这事儿记在心里了。

转眼间,访问苏联的时间就到了。李克农一直陪着毛主席,直到中苏边境才停下脚步。看着毛主席进入苏联,他才转身返回。

没错,李克农预料得一点没错,一到苏联,斯大林和毛主席就真的聊起了情报合作的事。这事儿毛主席心里有谱,李克农心里也明镜似的。

毛主席回国后,就把这事儿吩咐给了李克农去处理。李克农由于动手得早,在情报交流和规矩制定上都抢占了先机,给我们的情报事业带来了不小的助力。

【曹纯之发现了敌人电台的位置】

这边,毛主席刚从苏联访问回来,李克农也紧锣密鼓地忙开了。看上去,好像啥事儿都顺风顺水了?其实不然。

其实吧,在毛主席去苏联访问之前,国民党那边就已经有所行动了,情况还一度挺危急,差点儿就让毛主席身处险境了。

这时候,国民党保密局里头,毛人凤接手了戴笠的位置,成了新头头。他一上任,就琢磨着得干点啥大事,好给自己长长脸,也让蒋介石和大家伙儿高看一眼。

因此,毛人凤计划在毛主席访问苏联的途中,暗中策划炸毁毛主席所乘的火车,意图让毛主席此行有出发无归途。

为了搞这个计划,毛人凤专门跑到东北找那里的特务组织,打算分两拨人来对付毛主席的火车。一拨人去搞破坏,目标是长春的14号铁路;另一拨人则在哈尔滨偷偷埋炸弹。

随后,毛人凤再次发出指令,让特务计兆祥藏身于北京天安门周边的一处居所,通过一台多功能的电台,不间断地留意毛主席的行踪。

现在,李克农手头上有刚拿到的情报,已经清楚毛人凤打算对毛主席不利。因此,他已经解决了一部分威胁,不过还有个问题没搞明白:有一点关键信息,李克农还没能解开,那就是毛人凤具体的行动计划。

咱们得找出国民党藏在北京的那个电台到底在哪儿。

这家伙还在北京盯着毛主席的情况,能立马跟毛人凤报告。要是他不被解决掉,那危险就还在眼前晃悠。光拆炸弹只是表面功夫,治标不治本,关键是要把计兆祥这个根源给挖出来。

接着,李克农跟曹纯之讨论了一番,决定得把那个人给逮住。

不久,通过咱们情报小组的搜查,我们挖到了一个超关键的情报,原来敌方特务的代号是0409。大伙儿琢磨来琢磨去,感觉这家伙要想潜伏起来,肯定得有一大笔钱。所以,咱们决定从查他的外汇情况入手。

不出所料,我们这边很快就揪出了一笔让人感觉不对劲的钱款,拿钱的那个人叫计爱琳。起初看起来挺正常,可能就是个做生意的。但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计爱琳这名字是伪造的,她真正的名字是计采楠,这事儿立马就显得不简单了。

后来,李克农和他的团队,包括负责查案的杨奇清和曹纯之他们,开始琢磨,觉得计兆祥这个弟弟可能不对劲。你猜怎么着,经过几天的暗中观察,杨奇清眼尖地发现计兆祥家的电费高得离谱,肯定是用来给潜伏的电台发报和监听耗电了。

计兆祥引起了李克农的注意。

接着,李克农指示大家别急着动手,免得惊动了目标。同时,他叫上了曹纯之,一块儿奔计兆祥家去,准备实施逮捕。那时候的计兆祥,压根儿没意识到自己已成了笼中之鸟,没多久,就被我们顺利抓获了。

这时候,计兆祥正被人押在角落里站着,他打死也不肯透露电台在哪儿。曹纯之倒也不慌不忙,他干的就是侦破电台这行,找个电台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于是,他开始这儿瞅瞅那儿看看,想办法找到电台的位置。

然后,曹纯之抬眼往天花板上一瞧,猛然间瞧见天花板上挂着幅《牡丹图》。他心里直犯嘀咕,感觉这事儿挺不对劲儿。根据他多年的老经验,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准有问题,电台肯定藏在这儿。想到这儿,他赶紧吩咐手下的人去好好查一查。

没错,电台就在这摆着,是美国造的,旁边还有把手枪,一叠情报草稿,外加一本密码册。计兆祥一看这阵仗,头也低了下来,把之前的计划一股脑儿全说了出来。

然后,曹纯之很快就跑到了李克农家,跟李克农说了说计兆祥的事儿。

真没想到,李克农把人抓到了之后,自己反倒变得紧张起来。

【李克农让计兆祥给毛人凤发电报】

得知曹纯已经逮住了计兆祥,李克农的表情没放松下来,反倒变得严肃起来,他连忙追问:

你有没有动手干点啥来应对啊?

曹纯舒了口气,李克农原来担心的是这事儿啊,那真是没必要。他之前就已经安排人手去东北办事了,确保毛主席的安全没问题。

李克农这下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他轻轻拍了拍曹纯之的肩,算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许。接着,他俩一块儿开车,直奔计兆祥的家去。

碰见计兆祥那会儿,李克农直接走过去问了他两句。可计兆祥早就吓得不行,浑身哆嗦得像风中的落叶,一个劲儿地喊着,说啥都听李克农的,只求能饶他一命。

李克农咧了咧嘴,今天他可不是来取计兆祥性命的。实际上,他有个活儿想让计兆祥干。就是让他照着自己的老套路,给毛人凤拍份电报。不过,电报里说啥,得由李克农来定。

计兆祥一听说自己能保住性命,立马就答应了,没有丝毫犹豫。

另一边,毛人凤正心急如焚地盼着计兆祥的电报。就在这时,电报终于到了。毛人凤赶紧把电报解码出来,可一看内容,他瞬间脸色大变:

毛人凤先生这位人物,咱们得聊聊。毛人凤先生,那可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说起他,事儿可不少,但咱就挑些实在的讲。他这一辈子,经历丰富,干的活儿也都不简单。他为人处世,自有一套章法,不管是啥场面,都能应对得游刃有余。在圈子里,他的名字那可是响当当的,一提起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毛人凤先生做起事来,那可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从不拖泥带水。他的决断力和执行力,那可是大家公认的强。总的来说,毛人凤先生这个人,有手段,有魄力,是个不容小觑的角色。他在自己的领域里,那可是混得风生水起,让人不得不佩服。

那个被你们老是夸赞为无所不能的潜伏台,现在已经被我们找到了,少校台长计兆祥也已经乖乖投降……得让你知道,跟你说话这人就是李克农……。

毛人凤瞧完那东西,心里头直打鼓,就像被一阵猛烈的机关枪扫射过,浑身不自在。想当年,在抗日那会儿还有解放战争,李克农跟戴笠斗智斗勇,戴笠被他耍得团团转。现在轮到自己了,也被李克农整得左支右绌,步步受挫。

但是,毛人凤并未死心,既然北京这边走不通,他手头还握着东北的特务机构呢。

没过几天的一个晚上,有架飞机在哈尔滨边上的山里落了地。飞机一停稳,就从里头窜出俩身份不明的人。仔细一瞅,原来是毛人凤手下的东北特务。

不过,他们俩脚刚沾地,就被共产党逮了个正着。之前抓住计兆祥那会儿,李克农和曹纯之就立马派人奔东北去了,时刻准备着抓那帮敌人,现在总算是把人给抓住了。

这俩人一看大势不妙,挺干脆地就跟李克农说了实话,坦白自己是毛人凤派来的。啥武器啊,埋伏在哪儿啊,炸弹放哪儿啊,这些机密信息一股脑儿全告诉了李克农,李克农这下全清楚了。

李克农真是厉害,把毛人凤那两张得意王牌都给打败了。

毛主席去苏联访问的路上,还有从苏联回来的途中,都一切顺利。李克农一直陪在毛主席身边,确保他的安全。而毛人凤和蒋介石搞的那套小动作,压根儿就没得逞。

【李克农抱着病体幕后指挥谈判】

没多久,朝鲜战场上的战火就熊熊燃烧起来了。

到了1951年,美国没办法,只能同意坐下来谈判。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咱们也猜不透,但谈判这事儿,确确实实是发生了。

既然已经决定要谈判,毛主席就打算派出手中的王牌李克农去参与。但这会儿李克农身体不太好,哮喘病让他时好时坏,厉害的时候连睡觉都成问题。

因此,李克农担心自己会拖谈判的后腿,就向毛主席提议换人前去,但毛主席对李克农十分信赖,所以仍然坚持让他去。

既然这样,李克农也只能动身前往了。

都说啦,谈判的时候可得一本正经,不能开玩笑。

这次会谈的分量很重,李克农说话得一字一句都拿捏好,安排也得清清楚楚,他心里明白得很。

很快,按照李克农的部署,谈判团队被拆分成了三组:

第一部分、亲自上场交涉。

第二部分、乔冠华和柴成文他俩管着沟通和联系的事儿。

第三部分、李克农在背后操控全局。

不久,谈判的大幕拉开,中方和朝方代表坐在一块儿,美方和韩方代表则坐在另一边。这次,李克农没露面,按计划是由乔冠华和柴成文来主导谈判。不过,奇怪的是,在谈判桌上,大家没怎么真正聊起来,大部分时间都是默默地对着,谁也没开口。

柴成文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就去找李克农,想问问他接下来该怎么办。李克农很淡定地说:“你还是先坐回去吧。”

接着,柴成文又回到了那个地方,把李克农的话告诉大家。于是,大伙儿继续坐着,谁也没吭声,反正就是一直闷头不语,这样一直坐到了132分钟结束。

最终,美国那边憋不住了,直接宣布会议先暂停一下。

第二次磋商紧接着就展开了,这回是中朝两边的代表来主导。李克农这回出了个高招,他说等宣布谈判一开始,咱们紧接着就说要暂停,这样一来,美韩那边肯定就懵了。

你猜怎么着?中朝那边刚一说要开始谈判,结果眨眼功夫,也就25秒吧,就直接说先歇会儿。这一出儿搞得美国那边一头雾水,连忙嚷嚷着让先等等,弄清楚啥情况再说。

一招拖延大法,再来个速战速决,李克农把美国佬耍得都快疯了。

现在,大家总算能坐下来好好聊聊,进行谈判了。

躲在背后的李克农,即便身体有病,也能把敌人给斗败,说真的,李克农真是太厉害了!

结果很明显,朝鲜战争咱们打赢了,这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还用得着多说啥?

【李克农的逝世令美国人很是高兴】

1955年那会儿,新中国首次给军人们颁发了军衔。

李克农因为在秘密斗争和红色情报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荣誉。在授勋的那一刻,他戴上了闪耀的金上将军衔,这代表了对他的最高赞誉和奖赏。

当然,大伙儿都眼尖,瞧出来了,在众多上将候选人里头,李克农那是独一份儿的特别:

第一条,特别之处在于他从未带过兵。

第二点特别之处在于,他从未经历过战争。

所以,李克农在上将里头,算是独一无二、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就连毛主席在接待外国客人,聊到李克农时,都开玩笑地用了“特工”这个词来描述他,意思是他特别神秘。不过,这里的“特工”可是指咱们共产党的秘密战士,说的就是李克农。

授勋典礼过后,李克农陆续担任了外交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给新中国的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贡献巨大。

真无奈,好汉也有老去的那天,而且更让人心痛的是,这好汉竟然老得太快了。

1962年2月9日那天,李克农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他去世时63岁。

李克农去世后,周总理亲自出面,为他举办了规模很大的追悼会,规格相当高。这次,是罗瑞卿来念悼词的,这事儿能看出来,中央对李克农那是非常看重。

后来,李克农的骨灰被安置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号院子里。挺有意思的是,朱德、彭德怀元帅这些大人物的骨灰后来也都放在了那儿,紧挨着李克农的骨灰,这足以看出中央对李克农是多么看重。

李克农将军的离开,对新中国来说,真的是让人心里难受,也感到非常可惜。

不过,说到美国那边,情况可就难说了。

李克农去世后,这事儿没多久就飘进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耳朵里。情报局的人一听,那叫一个高兴,乐得不行,他们觉得,这下可算是甩掉了那个最难缠的钉子。

为了欢庆这个大事,美国中情局特别放了3天假,就为了庆祝他们最厉害的对手不复存在。这种事儿,在中情局历史上可是头一遭,以前从没这样干过。

换个方式来说,李克农在情报工作上的出色和无人能及,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他在的那些年,新中国在暗中的较量里,那可是稳稳当当地坐着头把交椅。

肯定的是,有人会接过李克农将军的担子,继续在新中国的隐蔽斗争中发挥作用,保障国家安全。

向为新中国打拼的革命老前辈们致敬,你们的存在,真是人民的宝,也是新中国的宝啊!

下一篇:日本鬼子最怕的武器,不是枪炮,竟是几张薄薄的纸!
上一篇:术赤生前忍受四十载屈辱,在其辞世后二十年子嗣拔都为他洗雪冤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