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爆发时代:液冷技术成突破风冷瓶颈的关键解

52 2025-09-18 20:49

随着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密度呈爆炸式增长,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当下的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凭借其卓越性能,正逐步成为数据中心散热的核心解决方案。

风冷技术瓶颈凸显,难以应对算力散热需求

当前,现代 CPU(如 Intel Xeon Max、AMD EPYC)和 GPU(如 NVIDIA H100/A100)的热设计功耗(TDP)轻松突破 400W,部分甚至达到 700W。这直接导致数据中心一个机架的总功率从传统的 5-10kW 飙升至 30kW、50kW,乃至 100kW。

然而,空气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散热能力的上限。空气比热容低,无法有效带走高密度聚集的热量。同时,风冷依赖的风扇和散热鳍片存在明显局限:风扇转速受物理和噪音限制,无法无限提升;散热鳍片面积又受机箱空间约束。在高功率运行场景下,风扇噪音极大,散热效果却捉襟见肘。

从成本与能耗角度看,风冷的短板更为突出。数据中心大量电力被空调和风扇消耗,冷却系统电费占总电费比例超 40%。其能源使用效率(PUE)通常在 1.5-1.8,部分场景下更高,这意味着计算设备每消耗 1 度电,冷却系统就要额外消耗 0.5-0.8 度电。且在炎热或干燥地区,风冷效率会进一步降低。此外,为保证散热效果,机柜需间隔摆放,造成机房空间的严重浪费。

液冷技术优势显著,全方位解决散热难题

液冷技术之所以能成为替代风冷的关键方案,源于其在散热效率、系统稳定性、能耗成本、空间利用等多方面的突出优势。

在散热效率与性能保障上,液体的物理特性远超空气。以水为例,其比热容是空气的 4 倍多,导热系数更是空气的 25 倍。这使得同样体积的液体能带走更多热量,且液冷可直接接触 CPU、GPU 等热源,避免空气传导的多层热阻,高效控制芯片温度,确保高负载下设备持续稳定运行,防止过热降频。

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也因液冷技术大幅提升。稳定的芯片工作温度能显著减少电子元器件故障率,谷歌实测显示液冷服务器故障率下降 40%,阿里云杭州数据中心采用浸没式液冷后,故障率更是降低 50%。液冷系统无风扇震动,可将芯片温度波动控制在 ±1℃内,助力设备寿命延长 20-30%。同时,液冷系统噪音极低,浸没式液冷机房运行噪音可降至 25dB 以下,且液体绝缘特性还能为电子元件提供一定保护。

节能降耗与成本优化是液冷技术的另一大亮点。2024 年数据显示,算力中心总耗电量已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 1.68%,其中散热能耗占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的 30%-40%。液冷技术通过缩短冷却路径、提升散热效率,能大幅降低 PUE 值。阿里云杭州数据中心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年均 PUE 低至 1.09;冷板式液冷方案也能将 PUE 控制在 1.2 以下,远优于传统风冷(PUE 通常高达 1.5 及以上),能效提升直接转化为电力成本的显著节约。

在高密度计算与空间优化方面,液冷技术完美契合算力发展趋势。传统风冷方案单机柜散热极限仅为 15-20kW,而液冷可轻松承载 50kW+/ 机柜的散热需求,部分场景下甚至能支持单机柜功率突破 130kW。高功率密度支持减少了对机房空间和空调基础设施的依赖,可在有限空间内部署更高密度计算设备,提升整体算力输出,优化空间利用率。

此外,液冷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潜力巨大。一方面,它能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若全球数据中心 PUE 从 1.6 降至 1.1,年减碳量将超 1.5 亿吨;另一方面,液冷系统产生的余热品质较高(通常达 50-60°C,风冷废热仅 30-40℃),更易于回收用于区域供暖、生活热水或工业用热,实现能源复用,提升综合能源利用率。现代液冷解决方案还融入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精准温控,进一步优化散热效果。

液冷系统构成复杂,三大形式各有特点

一个完整的液冷数据中心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并非仅在服务器内加装冷板。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在服务器内部循环的一次侧循环(通常使用去离子水或特殊液体)、便于服务器单独热插拔维护的快速接头、将一次侧热量传递到室外的二次侧循环(通常为水)、作为系统 “心脏” 的冷却液分配单元(CDU,负责泵送液体、控制流量压力、监测漏液、调节温度及热交换),以及最终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的室外干冷器 / 冷却塔(寒冷地区可实现免费制冷)。

根据与发热元件的接触程度和复杂度不同,液冷系统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冷板式液冷

作为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液冷方案,冷板式液冷的工作原理是将铜或铝制的 “冷板” 紧密贴合在 CPU、GPU 等高功耗芯片上,芯片热量通过导热膏等导热介质传导给冷板,冷板内的去离子水等冷却液将热量带走。服务器内的内存、硬盘、电源等其他部件仍依靠传统风冷散热。

该方案具有非接触式(液体仅在密封冷板和管路中循环,不直接接触电子元件)、改装容易(对服务器改动小,类似安装超级散热器)、风险较低(漏水对硬件威胁小)的特点。

浸没式液冷

这是一种更极致、效率更高的散热方式,需将整个服务器主板或整台服务器完全浸没在不导电、不腐蚀的特殊冷却液(如矿物油、合成油、氟化液)中,液体直接与所有电子元件接触,通过自然对流或泵驱动循环带走热量。

浸没式液冷又分为两种模式:单相浸没(液体循环中始终保持液态,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二次侧水循环)和相变浸没(冷却液吸收热量后沸腾,蒸汽上升到冷凝器变回液体滴落回液池,相变过程吸收大量潜热,效率极高)。

其优势在于极致散热(无风扇和散热鳍片,所有元件均匀冷却)、极高密度(机箱可做得更紧凑)、彻底静音(无风扇噪音),但同时存在成本较高(冷却液价格昂贵)、维护复杂(更换硬件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喷淋式液冷

作为介于冷板和浸没之间的技术,喷淋式液冷应用相对较少。其工作原理是在服务器上方安装喷淋装置,将冷却液直接喷洒到需散热的芯片和元件上,滴落的液体经收集后循环冷却。该方案能精准对准发热源,但系统结构复杂,存在冷却液溅射风险。

液冷成刚需,开启数据中心散热新时代

在算力功耗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下,液冷服务器散热已不再是 “可选” 的增强方案,而是面向 AI 和 HPC 时代的数据中心 “刚需” 基础设施。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液冷技术将在更多数据中心场景中落地应用,为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稳定、高效、低碳的散热保障。

下一篇:「海翔科技」泛林半导体 Lam Research Versys Metal 系列 二手刻蚀 / 蚀刻设备拆机 / 整机|支持现场验机测试查证
上一篇:杭州GEO优化系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