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年未振兴的国家,中国仅三年振兴,作为感谢赠送厚礼回馈
吉布提这个名字放在地图上看可能没多大特别,但它的地理位置却关乎全球三分之一海上贸易的命脉。掌控了吉布提,就相当于把握了曼德海峡的命门。
这回可真是个战略宝地啊,西方人折腾了整整一百多年,结果连个像模像样的水电站都没弄成。等到中国一出手,短短三年,不光把吉布提搞得兴旺起来,还把非洲东角的局势搅得天翻地覆。
西方百年经营换来的是一地鸡毛
从1862年法国殖民者来到吉布提那天起,这地儿差不多就变成了个“香料转运点”。殖民当局说到底,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出口香料,二是修铁路线。
1897年修的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头到红海港口。看着挺漂亮的样子,其实目的就是把资源运出去。
吉布提在1977年一独立,留下的除了那条破旧不堪的铁路,就是一堆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到2000年,人均GDP还不到400美元,失业率也一直徘徊在50%以上。
美法两国在这里设了军事基地,收的租金占了国家财政的20%。听着挺多,但大部分都流入了政府账户,老百姓连电都用不上。
到了2013年,全国的电力覆盖还不到50%,美国在莱蒙尼尔的营地用不到百分之一的本地人,法国的基地连基本设施都没带动。说是帮忙,其实看中的,不过是地缘上的利益罢了。
在援助上面,弄得花样挺多,但成效嘛,真是让人不放心。欧盟和日本建了一些医院、学校,几年以后都变成空壳子,设备坏了没人管,护士走了没人顶替。这些事一看,摆明了啥:钱都跑到评估报告和会议室里啦。
中国治理的三年是动真格
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吉布提也变成了非洲的一个重要门户了。中国直接出手修建铁路、建设港口、引水通渠。到了2016年,新的亚吉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物流的花费一下子降低了40%,港口的吞吐量也提升了15%。货物运输变得更快了,资金的流动也更加顺畅了。
2017年,引水工程顺利完工,首都百万居民终于不用每天挑水了。同一年,多哈雷自贸区开始运营,在三年的时间里吸引了超过三万人的就业岗位。
中资企业的本地化比例超过60%,而且还实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上海电气在那边培训了超过800名电站技工。卡车司机萨利赫凭借这些培训,成功晋升为铁路调度主任,人生也因此发生了大转变。
民生方面的改善真是肉眼都能看得出变化。中国援建的人民医院在三年里,门诊量竟然翻了三倍,12所学校的扩建也让1.5万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安全的课桌。这些年来,GDP从2013年的增长4%一路攀升到2016年的6.5%,这些数字和故事,都是真真切切的体现。
到2023年,吉布提用行动来回报,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合作成果。太空港项目一启动,就引发中非科技人才的双向交流和流动。华为帮吉布提完成了5G全覆盖,成了非洲第一个“全网通”的国家。
中国在多哈雷港设立了保障基地,地点选得挺巧,补给范围剛好能覆盖亚丁湾。工程进行中,就创造了超过2000个岗位,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
更着急的是,从2017年开始,海盗袭击几乎减少了九成,红海的航运费也跟着低了不少,这也算是安全合作的一大成果。
在债务这块事上,中国也没有甩锅,17亿美元的债务经过重新安排,延长了还款期限,保障了吉布提的财政不会崩溃。这套办法和西方“借了就不管还”的那一套完全不一样。
在“2035愿景”里,吉布提明确提到,要把同中国合作的模式当成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西方花了整整100年搞“基地经济”,结果贫困依旧居高不下。而中国则用了三年时间实行“开发经济”,直接推动了制造、物流、能源和教育等多个行业的紧密结合。两种模式的区别,就在于谁真正用脑子、下苦功夫、讲诚信。
从“非洲角落”到“红海枢纽”,吉布提站了起来
到2023年,吉布提的人类发展指数从2013年的0.48涨到0.62,别觉得这0.14点的提升没什么,在联合国体系里,这差不多意味着跨越了一个发展层级。这一切的变化,都是靠合作努力换来的。
红海经济带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吉布提的港口、铁路和数字基础设施,现已成为连接非洲、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枢纽。再往西边看看,尼日利亚的莱基港和肯尼亚的蒙内铁路,纷纷在沿用吉布提的模式,走起了相似的路子。
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查塔姆研究所这些第三方机构也逐渐开始重新评估中国模式能不能照搬。它们觉得,中国扔出的是一整套“发展秘方”,这套秘方的关键在于实现共赢。
过去一百多年来,吉布提就像个站在码头上的乞讨者,谁愿意帮个忙,送点粮,她就咧嘴一笑。然而,从2020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个角色全变了。吉布提开始主动挑选合作伙伴,着手布局未来的产业,积极出击,不再等人施舍。
这个变化靠着三年时间修好的铁路、建成的港口和投入的项目逐步实现。中国没有大肆喊口号,也没有推什么“民主输出”,但让吉布提的人们第一次觉得,发展的事完全可以靠自己掌控。
这才是真正的“大礼”,也是国家重新站稳脚跟的底气所在。从“靠援助”变成“可以合作”的伙伴,吉布提实现的不只是经济的复苏,更是心态上的转变。
美国撑不起来,原因就在于没有真心实意的投入。
美国一直把非洲当作棋盘,看不到把对方当成平等交流伙伴。军事基地、投票外交、经济援助这些招数,或许在冷战时期还算灵光,可现在早就被现实狠狠打了个脸。
吉布提的抉择反映了现实主义的取胜,谁能保证长久的“饭碗”,谁就能成为持久的合作伙伴。中国的模式以其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和落地性,才是真正令人信服的关键所在。
吉布提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西方耗了百年还没搞定的事儿,中国三年就搞定了。关键是谁真心谁假意,合作变成一场“共赢博弈”,非洲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