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大量印人民币,去美国,去欧洲随便采购东西?其实理论上可以,你猜国内会发生什么?
我有时候真纳闷,是不是有人觉得钱就是纸,想印多少印多少。你有没有想过这事儿,为啥咱们不干脆印个一百万亿,跑去美国欧洲,把他们的高科技、芯片、粮食、医疗设备全买回来?听着是不是特爽,好像一下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凡动脑子想五分钟,就知道这事儿有多不靠谱。你以为人家是傻子,你印纸,人家给你真东西?
就算,我们假设一个极端情况,美国人脑子抽了,欧洲人也认了,真收了你这一百万亿人民币。你高高兴兴把芯片、武器、农产品全拉回来了。然后呢。这笔钱在美国人、欧洲人手里,他们拿着能干嘛?存银行?他们傻吗。他们反手就来中国,说你们的服装不错,家用电器好用,手机也行,半导体也采购点,全买了。这笔钱,一分不少,全流回你国内市场。
你猜国内会发生什么?广义货币供应量M2瞬间就炸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国内的钱一下子多出一百万亿,商品还是那些商品。结果就是,你手里的钱,一夜之间就不是钱了,是纸。这就是恶性通货膨胀。这根本不是什么新发明,历史上踩过这个坑的国家,坟头草都老高了。
我就查了下,最典型的就是津巴布韦。很多人只知道他们钱不值钱,但不知道怎么搞成那样的。2000年之后他们搞土地改革,农业产量直接崩了。农业国没出口,就没外汇。没外汇储备,拿什么买国外的粮食和燃料?急了,怎么办,印钱。他们以为印钱就能买东西,起初是缓解了饥荒,进口了必要的物资。
但那些钱流回国内,灾难就开始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了2008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每月数亿个百分点。你没听错,是每个月。早上买个面包的钱,下午就只够买张纸巾。世界银行的记录还显示,那几年他们GDP几乎腰斩,失业率高到离谱,整个社会运转都停滞了。这就是印钱的回旋镖,最后全打自己脸上了。最后没办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记录里写着,他们2009年干脆放弃本币,改用美元,这才稳住,但经济恢复花了多少年?
再说回我们自己。津巴布韦那是小国,我们是大国。但道理是通的。你印钱,首先得有人要。国际贸易现在靠什么?外汇储备。说白了,大家认的是美元、欧元。你拿人民币出去,人家不一定要。
我看了下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咱们人民币国际化确实在加速。2024年1到8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有41.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1%,占所有本外币跨境收付的26.5%。这个数字看着不错,是历史新高。但是,你再看全球贸易结算,美元还是占了半壁江山,超过一半。你拿人民币去买人家的高精尖芯片,人家说对不起,请付美元。
这就是美元霸权。人家靠这个收割全世界。你想绕开它,得靠自己实打实的出口,赚来外汇,再拿外汇去买你需要的东西。这是一个循环。你想靠印钱走捷径,就是自毁长城。
就算不搞那么极端,就说国内,货币超发的影响也是慢刀子割肉。钱多了,最先往哪跑?不是实体经济,而是房地产、股票。兴业研究有份报告说得很明白,货币增长的长期波动,和通货膨胀是高度相关的。一般超发个两三年,物价就肯定会跟上来。钱不值钱了,大家谁还存银行?都跑去投机,推高资产泡沫。泡沫一破,就是金融动荡,多少企业和老百姓的资产瞬间清零。
而且在新兴市场,你超发货币,还特别容易受到外部冲击。我记得特朗普那时候搞关税战,确实逼着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了点,但也暴露了问题。美元一走弱,我们买进口货就变贵,整个经济链条都受影响。
所以,别再想什么印钱买遍世界的好事了。货币必须跟你自己能生产出来的东西挂钩。你产出多少,才能印多少。你想印钱解决问题,最后问题一定会反过来解决你。津巴布韦的路,就是一条死路。还是得老老实实搞生产,搞出口,赚人家认的钱。我就是纳闷,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总有人在幻想弯道超车呢?你手里的钱,还经得起几次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