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俄专家打破沉默:阵风被全世界低估,歼10C随时会被打掉翅膀!
这阵子,印巴边境那边闹得挺热闹,特别是2025年5月那场短暂的空中交火,真让人见识到了现代空战的真实模样。巴基斯坦空军用国产的歼-10C战机,加上PL-15导弹,硬是把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击落了。巴方坚持说已经打下了6架印度飞机,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自己这边一点损失都没有。
消息一传开,大家都在讨论,有人说这次中国的军工水平真是牛逼,有人则觉得印度那边准备得太差了。印度官方一开始死活不承认飞机掉了,但等卫星图像和残骸的证据一放出来,这场面也就不得不低调点了。冲突从5月7日开始,到5月10左右就停火,虽说规模不大,但里面暴露出来的那些问题,倒是真不少。
5月8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公开吹嘘,把这次战果全部归功于歼-10C,声称它的电子战能力和导弹射程都压倒了印度的装备。PL-15E导弹是出口型号,射程据说能超过145公里,在超视距攻击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印度引进的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达索公司出的4.5代机,几年前才到手,飞行员训练时间又短,这事儿就成了个大麻烦。巴方飞行员熟练操作歼-10C,用数据链和预警机配合,雷达锁定印度战机后直接发射导弹。被击落的第一架阵风编号BS-001,是印度早早收到的那批,最终在巴控区坠毁,残骸散落在山地里。印度飞行员弹射逃生后,被巴方抓获,后来通过谈判才放了回来。
印度空军原以为阵风的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和Spectra电子战系统能占点优势,结果在实战中倒没啥太大作用。巴方歼-10C的KLJ-7A雷达探测距离更远,还能同时跟踪12个目标,打击6个,比阵风的雷达性能还要强些。导弹方面,PL-15E的射程更长,制导也很精准,至于流星导弹,射程达150公里,但受到巴方电子干扰,偏了点。冲突时,印度用苏-30MKI发射布拉莫斯导弹打地面目标,导弹从印度领空发射,差点击中了巴方设施,但效果有限,原因是巴方的防空系统提前预警,把破坏控制在最低程度。整个事件中,巴方没有损失,以至至少一架阵风被确定击落,路透社和CNN的报道还晒出了残骸照片。
俄罗斯那边一直都没啥动静,直到5月18日,《军事观察》的主编罗曼·斯科莫罗霍夫才发了篇长文,题目叫《别急着埋葬“阵风”战斗机,它能把龙的翅膀撕掉》。这位作者1968年生在图拉,来自军事世家,毕业于莫斯科高等军事指挥学院,曾经在陆军炮兵部队服役,2002年退役后转行专做军事评论,在Topwar.ru担任分析员。他的观点一向直来直去,之前还批评过俄罗斯国防部后勤,争议挺大的。这篇文章一出,基本算是打破沉默,为阵风战机说话,强调它被全球低估了,要是换个打法,歼-10C的翅膀随时都能被撕掉。
斯科莫罗霍夫没有直指歼-10C,不过把巴基斯坦的胜利归功于枭龙,显然有偏差,因为官方清楚表态的是歼-10C。他觉得印度这次败在飞行员身上,阵风引进的时间才不到五年,训练还不够,战术配合也不够默契。阵风是双发设计,航程有3400公里,载弹量达9吨,非常适合执行远距离任务,搭载的电子设备对标北约标准。在阿富汗和利比亚的实战中,这些装备也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他还质疑PL-15E导弹的打击命中率,说不知道巴方发射了多少枚,要是十枚左右就能击中一架,那可算是超级导弹了,要是超过五十枚,那就得对导弹性能重新评估。至于阵风携带的流星导弹,他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也承认PL-15E这次的表现算是成功了。
他强调阵风不是一般的飞机,结构坚固耐用,飞行表现出色,速度达到1.8马赫,武器搭载也挺齐全的。相比之下,他觉得枭龙体型偏小、重量轻,优势说不上太多。这话听起来有点偏心,因为实战的成绩摆在那里,歼-10C采用单发设计,速度能达到2.2马赫,机动能力强,还装备了隐身涂层,能降低雷达反射。斯科莫罗霍夫没有提苏-30MKI被击落的事,还要求谴责那些披露消息的人。有人说这篇文章偏向印度,像是在帮印度做宣传,意图弱化中国装备的影响力。俄罗斯军工属于自己利益集团,苏-30是俄制的,一被中国飞机打下来,脸面难堪。而且中国战机技术的崛起,也成了俄方在军售市场上的一大威胁。
冲突之后,印度空军对损失进行评估,阵风制造商的股价短暂下跌,订单也被重新审视。巴基斯坦借机推销歼-10C,出口型号的性能得到了认可。斯科莫罗霍夫继续发表评论,没有对批评做出回应。这个事件没改变地区局势,但也提醒大家,空战可不光靠装备,人员素质和战术策略同样关键。印度低估了巴基斯坦的“中械军”,没搞清楚PL-15的射程,吃了点苦头。巴方采取体系化作战方式,结合电子战和导弹打击,取得了60的战绩。
网上议论挺热闹的,有人说这是中国军工的一次逆袭,像是鸦片战争之后的翻身仗似的。歼-10C从2018年开始服役,WS-10B发动机推力不赖,升级了电子设备。PL-15E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精准打击,阵风的Spectra系统也挡不住。印度的阵风硬件其实挺不错,但飞行员操作没完全发挥优势。有位斯科莫罗霍夫的技术分析有一定道理,可证据挺少,而且带点主观偏见。现代空战讲究的不只是参数,配合和策略才是胜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