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大势已去,普京铁腕无视特朗普,中印抱团力挺俄经济彻底撕裂西方

60 2025-08-10 00:47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对那些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的国家,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并具体指出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做,将会面临关税上调的后果,尤其提及对印度的关税将在24小时内提高。然而,面对这种直接的施压,两大亚洲经济体——中国和印度,选择直接拒绝。

美联社在今年8月5日发布报道,印度明确表示不会听从美国当局的要求,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几乎同时,中国也直接驳回了美国关于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指令。特朗普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他直言:“他们购买俄罗斯石油。他们正在为战争机器提供燃料。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做,那我不会很高兴。”

美国为何失算

美国针对中印两国购买俄罗斯与伊朗石油的行为进行施压,但这种做法本身就充满矛盾。中国方面直接指出,美国自己也在购买俄罗斯原油,那么其他国家为何不能买?既然美国是全球经济的强者,其市场能接受俄罗斯原油,那么其他国家跟着买进,也无可厚非。这分明是“只许自己做初一,不许别人做十五”的心态。

印度政府对美国的指责同样不以为然。印度外交部直接回应称,美国此前曾鼓励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以帮助稳定全球市场。如今却突然变脸,这种做法令人不解。事实上,印度媒体,例如《印度时报》,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美国的双重标准,直指美国本身就像是一个“二道贩子”,一边指责别人,一边却在偷偷加工来自俄罗斯的原油。

有证据表明,美国的炼油厂一直在秘密处理俄罗斯原油,然后将其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推向市场。这种行为与美国对外的制裁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如此,土耳其和埃及等国家也普遍选择无视美国的制裁要求,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些事实都让美国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也让其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说服力受到严重削弱。

利益驱动新版图

面对来自美国的制裁压力,中国和印度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基于自身利益,进一步加深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促使它们共同构建起一套独立于西方主导体系的能源与金融链路。

以印度为例,今年6月份,其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达到了日均208万桶,这使得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有着非常现实的经济驱动力。俄罗斯原油的价格比国际市场每桶便宜3美元以上,这为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通过“进口-炼油-转口”的产业链,印度每天可以从中赚取上亿美元。因此,即使面对被指责“资助战争”,印度政府也并不愿意轻易切断这笔巨大的财路。

甚至有消息指出,印度还在私下里将俄罗斯原油掺入来自其他国家的石油中,再转售给欧洲市场,以此赚取更多的收益。这种操作使得美国即使想要制裁,也必须先考虑关闭自己的炼油厂,因为它们同样参与了类似的交易。

中国在能源战略上同样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今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日均量达到了200万桶,这占到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近七成之一,也超过了中国自身石油进口量的17%。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从伊朗稳定购买石油,日均进口量达180万桶,并且所有这些交易都通过人民币结算。

这种本币结算的方式,使得美元体系的影响力被有效绕开,保障了能源供应链的自主性。当美国威胁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时,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限制了稀土出口,这让那些高度依赖稀土的美国高科技企业立刻陷入被动。中国的能源供应渠道也早已实现多元化,从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到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都确保了其能源安全。

中印两国在能源领域的联手,直接在美国的制裁网络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今年上半年,中俄印三国之间的石油贸易额同比猛增了30%,而且这些交易全部都采用了本币结算。俄罗斯方面甚至提议建立一个“能源-安全-金融”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意图将三国的经济命脉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方面也积极响应,在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期间,中印两国直接敲定了重启中俄印三方对话的议程。中俄印三国加起来的GDP占全球总量的23%,人口总数超过30亿。如果这三国能够真正凝聚力量,西方国家所设定的那些规则,将很难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战场态势定乾坤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样离不开乌克兰战场的现实进展。乌军近期的战局,确实令人担忧。

今年七月底,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地区发起了一轮猛烈的总攻,战场态势犹如推土机一般,持续突破乌克兰的防线。在红军城的一次重要战斗中,俄罗斯敢死队采取了钻地道的突袭战术,直接在乌克兰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前线乌克兰士兵在日记中记录的惨状,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他们写道,与指挥部失联三天后,最终是通过抢夺俄罗斯士兵的电台,才得知己方防线已经崩溃。医疗包里翻出来的药物,竟然还是二战时期的磺胺粉,这样的物资匮乏状况,无疑让乌克兰士兵的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今年8月2日,俄罗斯军队成功攻克了恰索夫亚尔,这个被誉为顿巴斯地区“锁钥之地”的重要据点。它的失守,标志着乌克兰军队的第二道防线彻底瓦解。这意味着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等乌克兰东部的重要城市,已直接暴露在俄罗斯军队的猛烈炮火之下。乌克兰面临的更大难题是兵员早已枯竭。

西方国家承诺的援军和装备,在实际交付上,始终未能跟上战场的紧迫需求。现在乌克兰前线有许多部队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甚至连最基本的防弹衣都无法保障,只能用纸板进行简陋的防护。

面对这样的战场现实,俄罗斯总统普京展现出毫不含糊的强硬姿态。他一方面在战场上对乌克兰军队施加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却将美俄谈判的地点定在了北京。这明显表明,他并未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威胁放在眼里。

俄罗斯高级官员梅德韦杰夫甚至直接公开表态,强硬地说:“俄罗斯不是伊朗,不吃这一套!”这句话绝非空口白话,俄罗斯手中掌握着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庞大核武库,这使得特朗普在进行任何威胁时,都必须再三权衡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更令人关注的是,普京还成功地将朝鲜拉入了合作阵营。朝鲜一口气向俄罗斯提供了1200万发炮弹,这直接填补了俄罗斯军队在火力上的缺口。现在,俄罗斯军队每天发射的炮弹数量是乌克兰军队的五倍之多。在这种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下,乌克兰军队即使想坚守阵地,也根本无法支撑。

特朗普虽然显得焦急万分,不仅动用核潜艇,还向俄罗斯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其在8月8日前停战,否则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并加征100%的关税。然而,普京对此根本不予理会。路透社从克里姆林宫的消息人士处获悉,普京没有任何接受特朗普最后通牒的打算。

早在8月1日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谈时,普京就已明确指出,俄罗斯的战争目标丝毫未变。这些目标包括完全占领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实现乌克兰的非军事化,以及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俄罗斯之所以无惧特朗普的威胁,有着多方面的考量。首先,过去三年间,俄罗斯已经遭受了无数轮制裁,其在海外的3000亿美元资金也被冻结。西方国家所能采取的制裁措施,几乎都已经用尽。如果真的有所谓的“杀手锏”,恐怕早就拿出来了。制裁无疑会影响俄罗斯的经济,西方媒体也一直在宣扬俄罗斯经济即将崩溃。

但现实远比冰冷的统计数据来得更为直接。至少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并未显露出任何颓势。特别是去年,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加速发展,许多武器的产量都已翻倍,这使得俄罗斯能够充分满足战场的实际需求。对于俄罗斯而言,制裁只是短期的“阵痛”,而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所蕴含的土地及战略利益,则是长远的考量。

乌东四州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克里米亚则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这些对俄罗斯而言都无比重要。在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战略利益之间,俄罗斯的选择并不困难。其次,普京也押注中国和印度不会向特朗普低头。中印作为俄罗斯最大的两个石油买家,其立场对俄罗斯至关重要。

现在,特朗普借着关税谈判不顺,转而将矛头对准印度,指责其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威胁要实施严厉制裁。然而,印度方面似乎也并未妥协,坚持将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美国打击印度,实则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印度曾长期与苏俄阵营保持紧密关系,只是近年来才与西方国家走得更近。

如果将印度逼入绝境,只会促使其重新选择站队。届时,特朗普所极力推动的,旨在封锁中国的“印太战略”,将很可能因为印度的不配合而彻底瓦解。至于中国,特朗普现在甚至不敢提及。中美双方的贸易谈判尚未完成,好不容易才缓和下来的关系,特朗普绝不希望再次遭到破坏。

上一轮关税战已经充分验证了,美国根本无法承受中国反制的冲击。除非后续谈判进展不顺,双方关系再次破裂,否则他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手。第三,普京深信俄罗斯最终必将取得胜利。尽管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有所损失,但其前线仍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进。

最近,俄罗斯军队发动了夏季攻势,成功攻克了顿涅茨克地区的重镇恰索夫亚尔。在红军村防线,俄罗斯军队也已形成钳形攻势。他们不断派遣小股部队渗透到城内,预计很快也将夺取该重镇。乌克兰军队毕竟人口基数较小,军事装备方面与俄罗斯军队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得到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援助,但这些援助也仅仅能勉强维持战线不崩溃。随着美国可能退出,乌克兰所面临的困难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正因为如此,俄罗斯总参谋部向普京汇报称,乌克兰前线将在未来两三个月内彻底崩溃。普京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胜利就在眼前,却去满足特朗普的要求而停战。

此时选择停战,恐怕就连俄罗斯的民众和军队都将无法理解。普京作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总统,必然要追求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拿下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将使他在俄罗斯历史上获得更高的评价。特朗普虽然口口声声威胁要进行二级制裁,并加征100%的关税。

但这对于美国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这种制裁并不能彻底切断俄罗斯对外销售石油的渠道。特朗普自己也曾承认,俄罗斯规避制裁的手段非常丰富。石油作为一种刚需产品,只要价格到位,许多小国家都会争先恐后地购买。

相反,如果中印这两个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必然会导致国际石油供应出现短缺,进而引发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目前俄罗斯每日产出约630万桶石油。如果几个主要买家不再购买,全球每天将面临大约470万桶的供应缺口。

这可能会将原油价格推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这意味着俄罗斯即使出售较少量的石油,也能获得高额利润。而对于美国来说,油价飙升很可能导致其经济陷入滞胀,并对美国的就业市场、商业表现和消费者繁荣造成重大打击。这无疑将是特朗普面临的重大政治灾难。

笔者以为

特朗普的威胁,未能达成预想的效果。反而促成了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西方国家那种单边霸权的模式,正在逐渐瓦解。

国际秩序的牌局,正在经历一次彻底的重新洗牌。过去那种“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以中俄印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通过各自的经济实力和战略自主,共同塑造一个全新的多极世界格局。

卢布、人民币和卢比之间的交易量,在一年之内增长了300%。中俄印三国利用CIPS和SPFS等系统,有效规避了SWIFT的限制,这直接挑战着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中俄印三国加起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3%,人口总数更是超过30亿。

它们之间的联手,预示着全球经济重心和权力平衡的根本性转移。甚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曾派人秘密前往北京寻求和解。印度也已看清形势,其政府悄悄放宽了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并将过去“联美抗中”的口号,改为了“战略自主”。这些都明白地指向一个事实:世界正在走向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去中心化的未来。

下一篇:穿越明末,他如何力挽狂澜,改写崇祯之后的历史篇章
上一篇:印度石油部长突然摊牌:转向这三国!特朗普制裁下的能源博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