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债市:晚霞初现,开门红!利率债抄底窗口已现
74
2025-08-06
三天!整整三天的沉默后,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辛格·普里终于开口了,这一开口就把所有人给震住了。
面对特朗普那个狠辣的最后通牒——50天内不停火就上100%全面关税,印度这边直接撂话了:你要制裁是吧?行,那咱就换地儿买油去!阿联酋、沙特、伊拉克,这三个国家咱早就看好了。
说实话,这事儿一出来,全世界都懵了。印度这是要跟美国硬刚到底,还是另有盘算?
这招“釜底抽薪”够狠的
特朗普这人啊,脑子转得快。他琢磨着,与其直接制裁俄罗斯——人家早就被制裁得麻木了,还不如掐住俄罗斯的钱袋子。
谁是俄罗斯的大客户?中国和印度呗!
中国那边有“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现在是俄罗斯天然气的头号买家。印度这边更绝,三年时间里,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从不到2%蹭蹭涨到35%以上,光是2023年就买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俄油。
你说这买卖做得多痛快!俄罗斯油价便宜,印度拿来炼制后转手一卖,赚得盆满钵满。
特朗普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你们这不是在帮俄罗斯续命吗?
于是乎,“次级关税”这一招就出来了。500%的关税啊,对印度这种对美出口依赖度极高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要命。印度每年向美国出口的IT服务、制药产品、纺织品加起来几百亿美元,这要是被关税一砸,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印度的小算盘打得精
面对美国这记重拳,印度可不是吃素的。
人家早就在布局了!石油部长普里这次摊牌,说的那三个国家可不是随便挑的。
阿联酋,这个中东的石油大户,跟印度的关系那叫一个铁。2025年刚签了14年的液化天然气大单,两家的石油贸易体系早就磨合得相当成熟了。
沙特阿拉伯就更不用说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家底厚得很。2023到2024年,沙特卖给印度的原油占了自己总出口的14.3%,还是印度第三大液化石油气供应商。
伊拉克呢,虽然政局有些动荡,不过石油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便宜,跟印度合作了十几年,彼此都摸透了脾气。
印度石油公司早就计划从2025年开始加大从伊拉克的进口量,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不过啊,这事儿可没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
换供应商哪有那么容易?
印度这三年来,为了适应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不少炼油厂的设备都专门调整过了。俄油的密度、硫含量都有自己的特点,炼油系统早就适配好了。
现在要换成中东的轻质原油或者南美的原油,那可不是换个供应商那么简单的事儿。整套炼油系统都得重新调整,采购合同得重签,技术参数得重新匹配,这一套下来,费时费力还费钱。
再说运输成本,俄油通过短途海运就能到印度西海岸,又快又便宜。中东虽然近,不过产能有限制;南美、非洲虽然有潜力,不过运输成本得翻一倍不止。
算来算去,这换供应商的代价可不小。
不过印度也有自己的底气。石油部长普里透露,印度已经把石油进口国从27个扩展到40个,供应渠道多元化早就在推进了。
“骑墙派”的新考验
说起来,印度在美俄之间“骑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不加入西方的制裁阵营,也不公开支持俄罗斯,印度这些年一直在走钢丝。莫迪政府的外交策略就是“全方位平衡”,谁都不得罪,谁的便宜都要占。
不过这回可不一样了。特朗普的“次级关税”直接逼着印度表态,你要么站队,要么承受后果。
面对这种压力,印度又想起了“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
这个机制说起来历史还挺长,1988年就有构想,2002年第一次外长会晤,2006年在圣彼得堡G20峰会上被三国领导人正式推动。
不过后来因为中印边境摩擦、印度对华投资政策收紧,这个机制基本就停摆了。直到2023年10月,中印达成边境巡逻新安排,关系才有所缓和。
现在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突然又想起了这个机制。7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表示,俄方正与中国和印度就恢复三方合作机制进行谈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回应说,中俄印合作符合三国利益,中方愿意保持沟通。
不过说实话,印度这种“临阵抱团”的做法,让人觉得有些投机。过去几年,印度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多次与中俄立场对立,现在突然转向,难免让人怀疑其动机。
如果印度只是把中俄当“外交工具人”,在西方压力下才想起合作,那这机制迟早还会再次停摆。
美国的“双标”被戳穿
有意思的是,印度国内媒体《德干先驱报》最近曝光了一个数据:欧盟2023年仍然从俄罗斯进口了219亿欧元的能源,却只援助了乌克兰187亿欧元。
这个对比一出来,印度国内舆论炸锅了。不少人质疑西方的“双重标准”:凭啥你们可以买俄国能源,我们就不行?
这个数据的杀伤力确实不小。欧洲一边制裁俄罗斯,一边还在大量进口俄国能源,转头却要求印度停止进口,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印度抓住这个点使劲打,也算是为自己的立场找了个有力的支撑。
莫迪的权衡术
对莫迪来说,这次确实是个艰难的选择。
一边是跟俄罗斯稳定的能源合作,价格低、运输稳定、付款还灵活。俄国人不像西方那样挑三拣四,有钱就卖,简单直接。
另一边是美国释放的“关税核按钮”,一旦真的按下去,印度的IT、制药、纺织等支柱产业都会遭受重创。美国市场对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丢不起啊。
在这种两难境地下,莫迪选择了“准备预案”的策略。石油部长普里的表态,其实就是在给美国传递一个信号:你要是真敢来硬的,我们也不是没有后路。
阿联酋、沙特、伊拉克这三张牌,就是印度手里的底牌。虽然转换供应商有代价,不过总比被美国卡脖子强。
这招棋下得确实巧妙。既给美国施加了压力,也给自己留了退路。
国际信誉的代价
不过印度这种“骑墙”策略也有代价。
从美国的角度看,印度沉默三天再摊牌,这可不是“坚定盟友”该有的表现。特朗普最讨厌的就是墙头草,今天跟你好,明天就可能倒向别人。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印度这种“国家利益至上”的态度也让人不爽。三年时间建立起来的能源合作关系,一句话就可能“考虑放弃”,这让俄国人心里也不好受。
长期下去,印度的国际信誉会受到质疑。外交是长期投资,不是短线买卖。立场摇摆不定,最终可能两头都不讨好。
能源安全的新格局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俄乌冲突改变了传统的能源贸易路线,美国的制裁政策加速了能源供应链的多元化进程。印度这次的表态,其实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困境:如何在大国博弈中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中东三国能否完全替代俄罗斯?这个问题还有待时间验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已经开始为“后俄油时代”做准备了。
这场能源博弈还远没有结束。特朗普会不会真的按下“关税核按钮”?印度的转向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能否重启?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你觉得印度这次的选择是明智的吗?在美俄之间,像印度这样的中等国家应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利益?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