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如今的中国,实力已超越巅峰时期的苏联,为何美国不联合俄
143
2025-08-20
巴格拉姆,这个几乎快要被遗忘在历史尘埃里的名字,突然之间,像一道惊雷,再次炸响在全球舆论场。它带来的不是和平的鸽哨,而是一场由华盛顿刮起,直扑喀布尔的政治风暴。
故事的开场,极具特朗普风格。这位美国总统根本没打算铺垫什么,直接就在他的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向阿富汗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措辞强硬得像是在下命令:交出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控制权。末了,还附上了一句充满火药味的威胁:“祸事将至”。
这可不是一时兴起。就在两天前,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的联合记者会上,他就已经把炮口对准了阿富汗。他毫不留情地痛斥前任拜登政府的撤军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字里行间,是对丢掉巴格拉姆这个战略棋子的无尽懊悔。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他公开宣称,美国正在筹备一个“夺回”计划。
特朗普的旧梦与新账
特朗普这股劲头,显然是认真的。在随后的白宫采访中,他把这种执念又重复了一遍,告诉记者他正在和阿富汗方面“谈判”,还甩出了那句极具压迫感的话:“立刻!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你们就会知道我会怎么做。”一套连招下来,火已经烧到了喀布尔的家门口。
那么,特朗普为何对一座废弃的基地如此上心?他给出的理由听起来五花八门。一会儿说巴格拉姆拥有世界上最顶级的跑道,用重型混凝土和钢材打造,能起降任何大家伙;一会儿又生硬地把中国扯进来,炒作说这个基地离中国的核设施很近,试图给自己的强硬披上一件“国家安全”的外衣。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不过是桌面上的说辞。桌子底下真正的算盘,是阿富汗那片土地下埋藏的宝藏——丰富的稀土资源。在这个高科技时代,谁掌握了稀土,谁就捏住了“工业维生素”。一旦美国重新拿下巴格拉姆,这个“桥头堡”无疑将为美国开采和运输稀土打开方便之门,在全球资源博弈中抢得先手。
阿富汗的骨头有多硬
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态势,喀布尔的回应堪称“钢铁意志”。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畏惧,直接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阿富汗政府的声明斩钉截铁,核心意思就一个: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他们还特意提醒美方,别忘了2020年在多哈协议里白纸黑字写下的承诺——“不干涉阿富汗内政”。
阿富汗外长穆塔基站出来说的话虽然简单,但分量极重:“阿富汗一寸土地都不会割让。”这句话背后,是一个被战火蹂躏了二十年的国家,对主权的珍视和对和平的极度渴望。他直截了当地告诉世界,塔利班绝不可能再接受美军进驻,因为那段历史留给这片土地的,只有无尽的伤痛。
阿富汗外交部的官员们也在社交媒体上轮番表态,立场高度一致。扎基尔·贾拉利直言,美军重返这事儿“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副发言人哈姆杜拉·菲特拉特则奉劝特朗普,还是采取点“现实主义和理性”的政策吧,尊重一下阿富汗人民的意愿。
这块骨头不好啃
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距离首都喀布尔不过五六十公里,地理位置确实优越。那条长达一万多英尺的跑道,让它在“9·11”之后,成为了美军在阿富汗的心脏。鼎盛时期,美军在阿富汗一半的兵力都挤在这里,军机起降的轰鸣声,就是阿富汗主权被一点点侵蚀的背景音。
特朗普想重温旧梦,但现实却是一道道鸿沟。就连美国内部都有官员私下透露,目前压根就没有什么军事接管计划。因为谁都知道,这事儿想想容易,做起来难于登天。
有专家分析,要想重新控制并守住巴格-拉姆,至少得扔进去几万名美军士兵。后续的维修、后勤补给,更是一个看不到底的销金窟。最要命的是安全,基地一旦被美军占据,立马就会成为“伊斯兰国”或“基地”组织残余势力的头号靶子。谁又能保证,旁边的伊朗不会出于自身利益,给美军来点“惊喜”呢?
结语
在这场风暴中,国际社会也在围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话说得很明白,中方尊重阿富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阿富汗的未来应该由阿富汗人民自己决定。在一个地区渲染紧张、制造对抗,是行不通的。
回想2021年美军撤离后,塔利班其实曾释放过善意,表示愿意在重建和资源开发上与美国合作,前提只有一个:美军永远别再回来。那本是一个让关系破冰的契机。可如今,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几乎是亲手焊死了这扇门。
这场围绕巴格拉姆的对峙,说到底,是霸权思维和主权尊严的一次迎头相撞。阿富汗用行动告诉世界: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比任何人都更懂得主权的份量。他们的红线,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踩踏,哪怕是半分一毫。自己的家,得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