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头旧改进展快,买菜难题多,生活配套跟不上
142
2025-09-18
每年给外国航运公司支付的费用,竟然快要追上国防开支了。这话听着就像一个家庭的伙食费快赶上房贷了,荒唐又扎心,但这事就真实地发生在印度。所以当莫迪站出来说,印度真正的敌人不是中国也不是巴基斯坦,而是我们对外国的依赖时,你得品品这背后的辛酸和无奈。
这话可不是什么外交辞令,而是刀子已经抵在喉咙口了。五十年前,印度自己的船还能承运四成的贸易,现在呢?这个数字暴跌到只剩可怜的5%。这意味着印度经济的命脉,绝大部分都攥在别人手里,人家想让你喘气,你就喘气,想让你窒息,也就是动动手指头的事。这种感觉,足以让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大国领导人夜不能寐。
其实,莫迪早就想摆脱这种局面了。时间拉回到2014年,他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印度制造”战略,口号喊得震天响,要把印度打造成下一个“世界工厂”,还立下军令状,说到2025年要把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干到25%。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折腾了快十年,这个比重非但没升,反而从16%一路滑坡到13%左右。
当然,你也会看到新闻说印度的智能手机产量已经是全球第二了。可这风光的背后是什么?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哪一样不是从国外进口的?说白了,印度干的还是个组装的活儿,在全球价值链里,依旧是在给别人打下手,赚点辛苦钱。这种“繁荣”,根基太浅,风一吹就倒。
自己家里还没整利索,外面的压力又接踵而至。美国那边,贸易摩擦就没停过。上个月刚对大部分印度商品加了25%的关税,之前还宣布对H-1B签证申请额外收10万美元,这明摆着就是冲着印度的技术工人来的。特朗普嘴上说着跟莫迪关系“非常好”,下手却一点不含糊,这种矛盾的态度,恰恰说明美印之间在核心利益上根本不是一条心。
有意思的是,印度这次没怂。美国前脚制裁,印度后脚就加大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力度。今年8月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达到了每天160万桶,同比增长了5.6%。这操作就很印度,既不完全倒向美国,也不跟俄罗斯捆死,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玩的就是一个夹缝中的生存之道和战略自主。
所以你看,莫迪那番“真正的敌人”的讲话,其实是把所有问题都串起来了。正是因为制造业不给力,才会在贸易上受制于人;正是因为对外依赖太深,才不得不在大国博弈中小心翼翼地走钢丝。他这是在告诉所有人,印度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刮骨疗毒。
“自力更生”这条路,从来都不好走。它意味着要啃下核心技术的硬骨头,要忍受转型期的阵痛,甚至要牺牲掉一部分眼前的利益。印度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但前路漫漫,挑战重重。
毕竟,世界上最难打败的敌人,或许就是那个你曾经深度依赖过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