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全员全年无休,贷款却越放越少?

114 2025-07-29 20:14

银行同业圈里,一张截图引发了不少讨论——某银行零售信贷指标没完成,于是全行零售条线开展竞赛活动,期间都不能休息。但这其实算不上新鲜事,据了解,某华东地区的农商行,从总行到支行,零售条线的员工今年以来就没享受过双休,可指标完成率还是负数。

银行零售部门全员“全年无休”,却可能只是徒劳的“自我感动”,毕竟时代的洪流不会因此改变,零售信贷的颓势也不是突然出现的。

2025年上半年,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2.92万亿元,看似是个庞大的数字,但零售与对公信贷的表现却天差地别。住户贷款仅增加1.17万亿元,而企(事)业单位贷款却猛增11.57万亿元。零售信贷的下滑并非个别现象,除了部分国有银行凭借价格和风控优势抢夺客户外,几乎所有股份制银行都出现增长放缓的情况,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规模环比萎缩0.46%,信用卡应收账款更是骤降7.9%。区域银行因为客户群体集中且单一,几乎没有调整的空间。

零售信贷陷入困境,面临着“三高一低”的局面:高不良率(部分城商行零售不良率突破2.71%)、高资金成本(存款利率市场化推高了负债端成本)、高强度监管(消费贷利率被压至3%红线),再加上低收益率(净息差跌破1.7%警戒线)。

其实今年很多银行的“开门红”变成了“开门黑”,刚进入2025年,银行零售部门就察觉到了危机。某城商行推出“奋战100天”的冲刺计划,要求客户经理每天外出拓展业务8小时、周末去扫楼、深夜还得打电话营销,可结果一季度个人贷款余额反而缩水了1.8%。一位熟悉的个贷老总吐槽:“指标压得人喘不过气,但市场就像被抽干了水,再怎么努力也捞不到鱼。”

这背后是冰封的消费需求让零售信贷失去了根基。4月居民短期贷款单月锐减4000亿元,央行数据显示,住户短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减少了3000多亿元。房价持续阴跌,让居民失去了加杠杆的勇气,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200亿元,购房者提前还贷成了普遍现象,按揭贷款从之前的“压舱石”变成了“不良源”。监管方面也有新动作,比如将消费贷利率下限锁定在3%,可麻烦的是零售资产质量在加速恶化,形成了致命的循环。西部某城商行零售不良率飙升到2.71%,山东某城商行经营贷不良率半年内上涨了46个基点。为了处置坏账,银行被迫以极低的价格甩卖资产,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同比激增760%,但本金回收率只剩下6.9%,也就是说100元的贷款只能收回不到7元,而且这个价格还在不断走低。

当零售部门在困境中挣扎时,对公条线却在应对“甜蜜的痛苦”。“大行带头把给央企的贷款利率降到2.4%,我们也只能跟着降!”利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背后,是银行对优质对公资产的疯狂争夺。

但这种低水平的内卷是没有出路的。黄奇帆在2025年贝壳财经年会上提到,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GDP的增长极,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跃升为“制造强国”的跳板。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10%飙升到50%,还催生了苹果、微软等“链主”企业。我国的华为有20万员工专注于研发设计,将生产委托给比亚迪代工,这正是“生产性服务+制造”的典范。只有政策与市场形成共振,才能让对公贷款出现爆发式增长。

既然对公贷款成为新增量的唯一来源,银行就该放弃传统的国央企担保或者房产足值典当的“放贷-收息”思维模式。毕竟2.4%的利率,扣除资金成本和风险,利润已经薄得像一张纸。黄奇帆的产业互联网构想,为银行指明了破局方向,就是要聚焦生产性服务业。所谓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源于制造业并服务于制造业,贯穿制造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还能沟通、连接、促进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协同发展。他在五道口金融论坛上强调,真正的产业互联网需要打通“1+10”链路,也就是1个制造业集群加上研发、物流、金融等10类生产性服务,形成全链条的数字化生态,这也是对公场景金融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领先的银行已经转变赛道,从资金提供者升级为产业生态组织者。比如宁波银行,为辖内外贸企业提供贷款只是入口,真正能带来利润的是跨境服务、产业链嫁接等业务。

零售信贷的萎缩,本质上是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与对公产业链崛起的时代分水岭。

黄奇帆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提升1%,就会有万亿级的新增信贷需求被激活。以后那些把办公室搬到产业园区、将金融服务接入工业互联网的银行,一定能抓住时代的红利。

与其在零售这片红海中“全年无休”地挣扎,不如在对公业务的浪潮中借势前行。

下一篇:电竞酒店加盟好还是自己开?3000字详解两种模式利弊
上一篇:Colaivkloia手镯表到底买哪款强?这3款多功能,时尚更实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