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但有两种方式与美国达成一致?8月
157
2025-08-18
今天聊一个温暖的话题——生育。
请放心,本文不涉及任何形式的催生。
我是理工男, 即使生育这么温暖的话题,也可以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来探讨,来实践。
爱生的一直生,不爱生的一直不生。
这是简单的真相。
为什么要生五六个孩子呢?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很认真地请教了多生孩子的人士。
总结如下:
只生一个孩子不行,他需要玩伴,才能健康地成长。
两个孩子也不行,他们之间必然有竞争,弱的一方会生活在可怕的童年阴影中。
三个是至少的。
三个孩子中聪明的那个会脱颖而出,另外两个会抱团对抗,所有孩子在心理上都安全了。
既然生孩子是对的,有条件的情况下,肯定是越多越好。
比如,从美国总统家庭来看,
共和党总统大都是大家庭,多子多福,老布什、小布什、特朗普都是;民主党总统大都是小家庭,一两个娃,如克林顿、奥巴马等。
两党的移民政策针锋相对。
共和党反正娃多,肯定有精英也有红脖子,不希望移民来抢饭碗;民主党娃少,都往精英路线上培养,脏活累活就指望外来移民干。
利益是衡量万物的底层逻辑。凡事不明白,算算账都清楚了。
爱不爱生孩子是信念和价值观的体现。
大家通常认为:多生孩子是年轻时苦一点老了更享福,少生不生潇洒几十年老年受点苦也值得。
少生不生人士其实有些隐含的侥幸:
虽然我少生不生,但是别人生得足够多,我只要攒够钱,到时候可以享受其他人孩子的服务,也许,到时候有家政机器人了呢?
但是,大家都这么想,就形成了“策略失效悖论”,人口出生率直接雪崩,就只能指望外来移民。
所以,现在决定少生不生的朋友,应该坚定地支持一带一路国策。
同时,一定要特别支持、特别鼓励身边愿意多生孩子的人。
原因很简单:你年老之后,喜欢中国护工,还是非洲护工?
多生孩子这件事,生多少才合适呢?
我是理工男,我喜欢用数据说话。
数字是上帝的语言,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建立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
在模型1的情况下,平均200个中国人,组成95个家庭,其中5个家庭不生育,40个家庭只生1个,30个家庭生2个,15个家庭生3个,5个家庭生4个。这已经比现状实际情况要更乐观,总和生育系数只有1.65。
只有在模型3的情况下,不成家占5%,不生育10%,独生子女家庭只占20%,30%的家庭生育2孩,20%家庭生育3孩,15%的家庭生育4孩,不考虑未成年夭折的情况,才能勉强达到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系数2.1。
这个测算结果可能颠覆很多人的常识。
模型1的独生子女只占24%,也就是说一个班的孩子76%都是非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系数只有1.65。
模型3表明:全班同学中只有不到10%是独生子女,超过60%都来自于3胎及以上家庭,也就是说,三胎及以上非常普遍的情况下,综合生育系数才刚刚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开放、包容、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生或者不生,不必被舆论压力或者取悦他人而违背自己的意愿。
如果觉得生孩子是好事,就尽量多生。
如果觉得生孩子不是好事,可以一个都不生。这是第一性原理。
这种情况下,必须有35%以上的家庭,至少生育3个孩子,才能确保全体社会成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笔者不劝人生孩子,尊重所有爱生孩子和不爱生的人。
笔者相信,我们的国家即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一定有相当多的国民,愿意承担多生孩子的历史责任,
支撑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在看、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