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米普特拉(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特朗普的联储“集权”
96
2025-08-23
韩先楚是开国上将,以军事战绩出众而闻名;徐国夫是开国少将,解放战争中在韩先楚的“旋风纵队”任职,担任主力师长。徐国夫对韩先楚的指挥才能和战术思路,佩服得五体投地,但1950年的一场大战后,他却罕见质疑了首长。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这一年的海南战役前,四野部分官兵心里犯嘀咕,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战思想。这跟49年10月三野第十兵团打金门岛的重大损失,有直接关系。战后总结认为,缺乏渡海船只是金门战役的一个重要败因,首批船只遭到战损无法弥补,就相当于败局已定。而四野进攻海南前,面临同样的困难,船只及后勤准备不足,大家担心重蹈三野覆辙。
有一个情况比较微妙:15兵团司令员邓华,主张准备充分后再发起战役,这也是多数前线干部的意见;12兵团副司令韩先楚,却坚持把握战机、要在1950年春季完成登岛。后来军委经过研究,支持了韩先楚的方案。韩先楚兼任40军军长,占四野登岛部队的一半兵力,徐国夫就在这支队伍里,担任119师师长。
他有一个老战友,叫宁贤文。宁贤文原本也是师长,因军事谋划能力不俗,被调到军部当参谋长了。然而宁贤文也属于“犯嘀咕”的干部,并不赞成韩先楚的作战计划:明明可以等准备充分再登岛,为什么非要提前行动呢?岂不是增加部队伤亡和不确定性?
一番思索后,宁贤文做了一个糊涂事,自己砸伤了脚,并声称敌特分子袭击,导致受伤无法参战。然而要自导自演这么一出,也不是特别容易。宁贤文的警卫员,就坚决不认同他的说法,后来军部经过调查、验伤,基本得出了宁贤文战前“自伤避战”的结论。
这件事如果严肃处理,宁贤文的麻烦就大了,怎么处分都不为过。40军已经积极备战一段时间,参谋长干出这种事,在部队里影响很坏。但韩先楚却没有直接处理宁贤文,只是把他从作战序列里拿了出来,没做组织上的处分。
1950年5月,养伤期间的宁贤文甚至乘船上了海南岛。当时战役已经完全胜利,他和其他主要领导们在海口苏公祠合照留念,庆祝海南解放。照片中,宁贤文就站在邓华和韩先楚身后的显眼位置。
这件事令徐国夫极为不满。他很快找到韩先楚,说:宁贤文之前不敢打仗、还自己胡搞,这么大的事你不追究,现在打赢了过来照相,这合适吗?你就这样处理问题?
韩先楚也不好回答徐国夫,只是拍了拍他的胳膊,打马虎眼了事。徐国夫嘟囔着:首长,我说你是哪都好,就是上来一阵“不讲原则”啊!韩先楚确实没处分宁贤文,甚至都没公开批评。原因或许有两点。
一是宁贤文自伤时,前线已经大战在即,本来提前渡海的方案,就有许多人不支持,现在自己的队伍里出了宁贤文这种事,太过打脸,公布出来如何确保士气及凝聚力?兄弟部队43军怎么想?仗很可能就更难打了。
二是韩先楚的带兵风格使然。他虽然在生涯中被誉为“不败战将”,但却有一个特点:护犊子。这一点始终没变,抗战时他为了维护老红25军官兵的形象,跟黄克诚发生严重争执,导致负气回到延安,影响了个人发展。偏偏这个宁贤文,又是老鄂豫皖根据地出来的人,老家离韩先楚还很近。或许将军心一软,便得过且过了。
如果这件事被公开化,宁贤文很可能被就地撤职,甚至面临更严重的处理方式,韩先楚不想毁他前程。可虽然上级“保护”了他,宁贤文在军队里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没有不透风的墙。1955年授衔,他只获得大校军衔,当年40军的三个师长均为少将,包括徐国夫。1962年后,宁贤文更是不再担任任何军职,回老家务农,直到1994年离世。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