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的崛起中,你可以感受到成见的力量有多大?我仅举三例说明

66 2025-07-25 15:36

今年春节,最火的电影还是《哪吒魔童》。

魔童哪吒这个角色的走红,主要是因为编剧和导演巧妙讲述了一段颠覆传统观念的故事。

看电影时,大伙儿常会对哪吒挑战偏见的故事深有体会、心有戚戚,可回到现实,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抛开成见呢?

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就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偏见。

这几天,我接连写了好几篇文章,通过讲道理和举例子来说明中国现在比美国还强大,没想到被不少人提出了疑问。

很多朋友应该都对他们常用的说辞不陌生。

1、咱们这儿能像美国那样,吃上安全食品,享受免费医疗,接受高等教育吗?2、中国现在的技术,美国老早以前就有了吧?3、咱们每个月就拿三千块工资,跟这些有啥关联呢?4、为啥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想去美国呢?5、能不能救救那些在妙瓦底被绑的中国人啊……

这里面有很多是国外的网络水军、台湾的网评员,当然,也不缺我们身边的某些人。

这样的事儿,挺多人都拿出来比较过,可惜啊,他们心里有成见,就像被堵住了耳朵眼睛,满脑子都是“这不可能”。

甚至,有些人开口就脏话连篇,骂个不停。

对这些人而言,说中国超过美国就像是个不能触碰的话题,提都不能提,一说出来就好像是在揭他们家的老底,让人忌讳得很。

这些人,有的被深深烙印了“思维枷锁”,有的则被刻上了“服从印记”“牲畜标记”,他们都是那些对中国崛起难以接受、心存偏见的家伙。

更关键的是,他们没觉得自己的想法有偏见,有些人甚至还洋洋自得,觉得自己特别明白事理。

刚才,他们可能还在电影院里为魔童哪吒挑战偏见的勇气而感动落泪,可一踏出影院大门,拿起手机,转眼间又参与到传播偏见的行列中去了。

瞧,这就是先入为主观念的可怕影响。

不说远的,就拿最近几年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吧。

大批“逃离TikTok”的用户来到了小红书,这事虽然慢慢平息了,但它挑起的中美老百姓之间的广泛讨论,余波未了。

试着想想看,陈平那时候被多少人指责批评啊。

有些人抓着陈平曾经在美国生活这点不放,嘲讽他所谓的爱国只是工作需要,而实际上去美国享受生活才是真的。

好多攻击都是没头没脑的,不讲什么道理,纯粹就是情绪的发泄。

说到底,就是当有人质疑你的老观念时,你会忍不住强烈反驳。

前两天我发了篇叫“超越”的文章,有个读者在评论区跟我说,光是美国人自己讲他们的账目情况没啥用,得是在美国生活过的中国人来聊这个,说的话才有分量。

那时候我笑得肚子疼,没想到刚好有个现成的例子自己找上门来了。

有个活生生的教材人物,名叫赵静,她现在是《纽约时报》的研究员,大家通常叫她“Anti”,也就是安替。

这个人是从南京师范大学出来的,还做过哈佛大学的尼曼学者。他以前给《华夏时报》写过评论,当过《21世纪环球报道》在北京的记者,还去过战场采访。此外,他还在《华盛顿邮报》做过研究,并且在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做过新闻访问学者。

瞧了他的简历,他的政治倾向不言而喻,肯定跟我不是一路人。

1月10号那天,这个人突然因为心里疼得厉害摔倒了,医生检查说是“A型主动脉夹层”,这种病九成的人都救不回来,他的命随时可能就没了。

真没想到,他没选择去那个总被人提起、医疗免费且技术高超的美国治病,反倒是火急火燎地赶回中国来医治了。

但是,是祖国让他重获新生,而他却感激上天的恩赐。

手术醒来后,ICU外的同事想确认他是不是真的清醒了,就叫他说句英文来验证。他开口说了:“ChatGPT比deepseek强太多了。”

尽管他做得让人挺反胃,但这可不是我想强调的重点。

我只是想拿这件事来说两个观点:

赵静的实际经历,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中国的医疗制度其实比美国的更胜一筹。不然的话,身为一个住在美国的中国知名人士,她怎么会选择不在美国看病呢?

他醒来后,第一时间就用英语急切地说:“ChatGPT可比deepseek强多了。”瞧瞧,他对这事儿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啊,尽管祖国给了他重生的机会,他心里还是觉得美国才是最好的。

去年,自媒体人卢克文跑到法国做了实地调研,他觉得法国老百姓一个月赚2000多欧元,其实还没成都人一个月拿6000人民币过得滋润。

也有不少人指责卢克文,他们就是不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二线城市的普通中国人,生活质量其实和欧洲强国的人差不多。

前两天我写了篇叫“超越”的文章,有个读者就问我:“这事儿你当真吗?”

我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来表达真心,可他还是说我在说假话,显然对我偏见很大。

有些人非得亲眼见到才肯相信,我却是先信了才能看见。至于那些有偏见的人,就算看到了也不会信。

另外,就是看看咱们国家汽车制造行业的成长情况。

大概在2020年前后,比亚迪和一些新兴的汽车制造势力一起迅速崛起,这意味着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找到了新路子,实现了快速超越。

我来给你说三个例子,你就能感受到,现在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有多厉害了。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就像是汽车圈里的高端品牌“苹果”,可它老是赚不到足够的钱,一直处于可能倒闭的边缘。

特斯拉在上海中国建厂后,才算真正走出困境,迎来了新生。

特斯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成熟而强大的汽车产业链支持。

另一个例子就是大家熟知的丰田汽车。

最近日本媒体报道说,丰田汽车打算跟特斯拉学习,在上海建个新厂专门生产电动车,好让自家的豪华牌子雷克萨斯变得更电动、更贴近中国市场!

你知道吗?雷克萨斯算是丰田的高端明星产品,以前大多都是在日本工厂造好,然后卖给中国消费者,赚的钱全都进了日本的口袋。

丰田是不是突然良心发现,跑中国来做善事了?当然不是,它其实是看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力量,不然以后恐怕难以生存。

另一个例子就是福特汽车。

在2024年10月底,一个介绍美国汽车的电视节目里,福特汽车的老板,也就是美国排第二的汽车大厂的头儿吉姆·法利,当众对小米汽车表示了夸奖。

法利在节目里说,他们特地把一辆小米SU7从上海用飞机送到了美国芝加哥。这六个月来,我一直开着小米汽车,而且我根本不想换别的。小米这个消费品品牌,可比汽车公司厉害多了。

没想到吧,福特汽车居然在向小米汽车取经,这估计是挺多中国朋友没料到的事儿。

电动汽车和新型能源汽车引领着汽车行业的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在这方面的实力无人能及。

瞧瞧,欧洲那边已经筑起了关税的高墙,美国呢,更是直接不让中国汽车进门,就是为了守着他们逐渐落后的汽车制造业。

情况已经摆在眼前,大伙儿瞧瞧周围,是不是还有好多人不肯承认,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实现赶超了呢?

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没错,这些人就捏造了两个假话出来。

一种说法是: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多亏了特斯拉分享了他们的电池技术。

其实啊,特斯拉刚创立那会儿,比亚迪都已经开始造电动车并且卖出去了,难道说他们能时光倒流不成?

其实,特斯拉只公开了几百个专利,但比亚迪的专利数量多到上万,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专利老大。

另一种说法:有人说电动汽车是美国人早就玩过的,没啥大不了的。

得承认,电动车这玩意儿,美国人确实是第一个搞起来的。

但我们也得明白,先发不一定就意味着先进,更不是美国已经淘汰不用的东西。

英国人最早造出了航母,但日本人发现了航母的重要性,而真正把航母做到极致、非常出色的却是美国人。

电动车也是如此,是我们中国人认识到了它的真正用处,最终让这项技术走进了大众的生活。

三是DeepSeek突然冒了出来。

今年年初,中国的创业新星深度求索推出了一款名为DeepSeek-R1的大模型,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一夜之间,美国科技公司的股票市值蒸发了超过1万亿美元,英伟达公司的股价跌幅,相当于三个阿里巴巴的市值那么多。

而且,大家都纷纷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1月28号,谷歌以前的老大Eric Schmidt和别人一起写了篇文章,题目挺吸引人,叫《中国开源人工智能会不会让美国丢掉老大位置》。

Schmidt说,自从DeepSeek崭露头角后,现在全世界人工智能这行当里,话语权好像往两个主要方向跑了:一边是中美之间的比拼,另一边则是封闭系统和开源系统的对决。

反正,DeepSeek带来的影响一个接一个,让全世界都大吃一惊。

我得说,当中国开始试飞两款6代机时,那些之前装聋作哑的美国媒体和大人物们,现在都急了眼,火急火燎地想要对付这家公司。

为啥这么说呢?还不是因为这技术的新进展,简直太让人惊叹了!

最近好多消息都说,DeepSeek可能会碰到比美国打压华为还要狠的待遇。

接下来,咱们应该可以一个一个地瞧清楚。

可以说,DeepSeek就像在人类世界扔了个震撼弹,让人大吃一惊,但奇怪的是,还是有些中国人不敢相信这事儿。

有人提起汉芯事件,无端指责DeepSeek存在造假行为。

有人给DeepSeek找后台,说它是抄了ChatGpt的答案。

有人跟着瞎起哄,说DeepSeek其实就是ChatGpt的“简化版”……

总之,他们就是不信中国的技术能赶上美国的技术。

从上面这三件事情可以看出,大家就能明白,固有的看法威力究竟有多强。

就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说的那句名句:“人们心里的偏见重得像座大山,不管你多使劲儿,都挪不走它。”

但是咱们别灰心,这就是中国要超越必须摆脱的命运安排。

别信什么注定的命运,我的命运我自己做主,才不由老天说了算!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下一篇:无位置!阿森西奥回归巴黎,与青年队集训
上一篇:空调界暗藏高手?100块买个“蜗牛管”,这钱值不值?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