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杭州姑娘王子菲,世界第一!已保送浙大
173
2025-07-04
建国前后的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战争,邓华、韩先楚两次合作,两次邓华都高韩先楚半级。在这两场战争中,他们都出现过重大分歧,最后闹到上面,让101和彭德怀两位元帅出面裁决。裁决的结果总出人意料。
解放海南岛战役,邓华是101复电毛主席指定的负责人,“海南岛作战已委托邓华同志指挥”。邓华当时还是四野15兵团司令兼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而韩先楚则是四野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两人职权地位的差别还是有点大的。
邓华当时的想法比较保守,坚持以机帆船(木帆船逐步改装成机帆船)和购买登陆艇为主,争取在1950年底完成任务。毕竟有金门战役的前车之鉴,由不得他不谨慎行事。
而韩先楚则认为,木帆船也能用,搜集大量木帆船作为渡海工具,靠风渡海作战;而且宜快不宜慢,时间最好选择4月20日谷雨时节,可以借助那阵季风。
事实上,不从上帝视角看、不知道后来的历史(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派舰队到太平洋),邓华的策略是最佳、最稳妥的,防止出现重蹈覆辙的悲剧。毛主席也倾向于他。
韩先楚的策略就比较急促冒险,有点跟粟裕一脉相承的感觉。其实这也是韩先楚一贯的风格,在东北基本没有失利过。而且韩先楚预料到国际形势一旦发生变化,解放海南岛的作战计划将无限期推迟的风险。他知道这样不够稳妥,但有信心也有把握打赢。
韩先楚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就会坚持到底,邓华同样如此。邓华怒吼:“你听不听我指挥?”韩先楚回:“我只服从正确的指挥。”两人吵了两次,工作人员后来回忆:“屋顶都要吵掀了。”
他们各自给101发去电报,阐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101考虑再三,最终支持韩先楚,并说动中央也同意。按理说,101认识邓华的时间更早、更了解邓华,这时候应该支持邓华才对,怎么会支持在东北才认识的韩先楚?只能说这是凭公心而论的裁决。
1950年秋冬,两人先后踏上抗美援朝战场,邓华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韩先楚是志愿军副司令、19兵团司令。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摆在志愿军面前的目标有两个,砥平里或横城。起初彭德怀是想两个一块打的,但考虑到兵力问题就选择择一攻之。选哪个打,彭德怀一时下不定决心,遂征求邓华和韩先楚的意见。
邓华认为应该打横城,理由是横城敌军更多,满足我军歼敌有生力量、不以一城一地论胜负的策略。韩先楚则认为应该打砥平里,砥平里位于横城、汉城之间偏东区域,相当于朝鲜半岛的“肚脐眼”,是个战略要点,拿下砥平里可直接威胁西线美9军右翼和美10军左翼。
而且韩先楚认为,拿下横城确实能歼灭了敌军的有生力量,可只在战术层面取得了一定胜利,并没有改变战略上的被动。最后彭德怀选择邓华的意见,先打横城,再看情况打砥平里。而彭德怀又是跟韩先楚接触更多、更早,竟选择同意在朝鲜才正式接触的邓华意见。
韩先楚看到的东西,跟美军指挥官李奇微一样。志愿军一打横城,美军就注意到砥平里,开始对其增兵。于是我军在横城战役取得胜利,就立即调兵去打砥平里时,碰了个大钉子:没拿下砥平里,美军成功阻止志愿军南下。
这让我50军、38军在汉江南岸的浴血阻击没有了意义,更让第四次战役的战果不是很丰厚。如果志愿军先打砥平里,再管横城,后续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否会大不一样?
有人这样评价韩先楚跟邓华的差异,指前者是专业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