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理财产品近6月年化收益率达18.10%,怎么选?

70 2025-11-21 23:13

这类理财产品近6月年化收益率达18.10%,怎么选?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权益类产品的收益表现亮眼,8月份,该类产品近6月平均年化收益率达18.10%,远高于固收+和混合类产品。但是,由于其与权益市场关联度较高,收益波动也更为剧烈。

相较而言,固收+类产品收益在2.4%-3.0%区间波动,虽然收益普遍低于权益类产品,但相对更为稳健,净值波动较小。

近期含权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如何?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向来给人稳健的印象,甚至部分投资者仍然认为银行理财是保本的,那么随着权益类资产配置的提高,投资者需要注意什么呢?银行理财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后,与股票基金有何不同?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呢?

跟着普益君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1.近期含权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如何?

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含权类理财产品[1]数量均保持在1600只以上(10月除外),发行情况较好,其中,固收+类产品数量占比较高。其推动因素在于:一是利率下行趋势持续,纯固收和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承压;二是权益市场回暖,带动含权产品配置需求上升。

2.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向来给人稳健的印象,甚至部分投资者仍然认为银行理财是保本的,那么随着权益类资产配置的提高,投资者需要注意什么呢?

1、打破保本幻觉,重塑风险认知

资管新规实施后,所有银行理财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投资者需要重塑市场认知,明确任何理财产品均需承担市场风险,理性看待阶段性市场波动。

2、精准匹配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跟风

一方面,可通过定期风险测评,明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据此选择对应风险等级的产品,调整资产配置,避免盲目跟风。另一方面,读懂产品说明书,充分了解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再做出合理选择。例如,风险等级(PR1-PR5)选择需与风险测评结果匹配。

3、动态跟踪产品运作,规避投研能力风险

首先,跟踪底层资产变动情况。含权理财的收益与底层资产直接相关,投资者可通过银行APP或产品报告查看持仓明细,据此分析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特征情况。其次,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机构。头部机构投研实力强劲,通过量化策略、多资产配置降低波动,而中小机构权益投研能力不足,或使得产品净值波动较大。

3.银行理财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后,与股票基金有何不同?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呢?

在二者差异方面,受投研能力的限制,银行理财的主流含权理财产品以固收为主,其次为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占比较小。相对之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基金的规模相对较大。此外,固收+、混合类等主流含权类银行理财目前主要以债券等固收资产为安全垫,对比来看,固收+理财相对于固收+基金而言有一定的稳健优势,但收益的弹性相对低于固收+基金。同样,权益类银行理财的收益波动通常也相对低于股票型基金。

在投资者选择方面,若将“控制波动”作为首要任务,并追求超越传统纯固收的收益,含权银行理财是更适配的工具;对于将“追求高弹性回报”作为长期目标,看好股市长期表现,并能从容应对短期市场起伏的投资者而言,可以在结合风险的情况下考虑股票型基金。

注:[1]含权类理财产品统计了说明书披露为固收+类产品、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

[2]“固收+”产品数量统计口径为说明书披露投资类型为固收+;数量统计按总份额+不分份额,即按照产品登记编码进行剔重处理;10月数据截止到10月21日。

下一篇:存储爆发,千亿龙头净利狂飙近20倍
上一篇:*ST智胜A股股东户数减少361户降幅1.15%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