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赛道挤满了想努力的二代

169 2025-10-26 23:00

“你有什么样的梦想?” ——别怕跌倒,爹在后面撑着。

越努力越“坑爹”的富二代创业,碰到了尤为艰难的创业大环境。创业失败赛道,又多了一个富二代的选手。

这次“淘汰赛”的速度很快,从瞩目的明星项目到空壳办公室,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苏州工业园区的写字楼里,一星机器人(OneStar)的办公区门口,设备蒙灰、LOGO被拆,就剩几个技术小哥在工位前“等通知”,这剧情,比《创世纪》还刺激!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一开始匆匆忙忙,现在连滚带爬。

这场猝不及防的解散早有伏笔:前几天,公司微信公众号内容被清空,CTO丁琰的小红书简介悄然更新——一星机器人的任职经历定格在2025年10月。

都在抓紧过去告别。

虽然,高德地图标注的新办公地址还处于装修停工状态。

半年前,他们是最瞩目的二代创业案例。作为李书福之子李星星实控的企业(持股65.66%),其基因里刻满吉利烙印:法定代表人潘运滨曾任吉利卫星总裁,核心技术骨干多来自吉利体系。

高配,二代创业里都算高配了。

研发天团中,6月挖来上海AI Lab明星研究员丁琰任 CTO,联合复旦姜育刚团队、清华汪玉团队及国际 FastUMI 数据团队搭建研发体系。

开局就是巅峰。

8月获曹操出行等吉利系资本注资,9月再拿数亿元种子轮,百度风投、同创伟业等10余家机构跟风入局。

9月与复旦共建实验室,同步推出 “星轮 1 号” 机器人,甚至已接到商业订单。

这是吉利的分身吗?毕竟这条赛道正迎来爆发期,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5万亿元。

依托于强大的资本背景和丰富的团队资源,一星机器人在成立后的四个月内迅速完成两轮融资。

今年8月,一星机器人宣布完成了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曹操出行、晶能微电子等吉利相关产业的过往投资者参与。

9月,一星机器人又完成金额达数亿元的“种子轮”融资。据界面新闻报道,本轮融资投资方包括BV百度风投、同创伟业等市场化投资者,银河通用、蓝黛科技等产业化投资者,以及中新集团等“城市共进”投资者。

然后,10月份就凉凉了?然后,仅仅一个月后,一星机器人猝不及防被曝解散。

如果是真的这么快止损,吉利的魄力可见一斑。在一星机器人解散的同一时段,吉利旗下千里科技刚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印奇执掌的这家企业被李书福公开力挺,新定位明确包含“AI + 机器人”。

是同业竞争还是更看好千里科技呢?尽管李星星是公司实控人,但一星未设CEO,核心决策仍由吉利集团掌控,当战略调整信号传来,项目便难以为继。

两条机器人赛道的冲突早已埋下。

业务重叠:一星聚焦的工业场景机器人,与千里科技“车 + 机器人” 战略形成内耗。

资源倾斜:吉利2025年加速 “一个吉利” 整合,智驾、机器人等核心业务向千里科技集中,其“千里浩瀚” 系统已成为集团标配。

在吉利战略收缩的时候,就连李书福的儿子也不能例外。

不过,富二代创业or接班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虽然像李星星这么突然原地解散的不多。

比如被舆论称为“中国第一败家子”的尹喜地,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的独生子,他在力帆集团资金紧张时期,豪掷3000万元购买布加迪威龙跑车,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他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位拥有该车型的车主。当时,力帆集团正面临着经营和资金等方面的压力,而尹喜地此举被外界视为挥霍无度的行为,给力帆集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尹明善曾试图为儿子的行为解围,称布加迪威龙是“60万一周租的”,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外界认可。最终亲爹选择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尹喜地仅持股16%,失去了接班资格。

今年,富力地产创始人张力之子张量因11.6亿元贷款纠纷被禁出境,实地地产深陷债务泥潭,司法案件685起、失信金额超25亿元。

这个二代其实年龄不小了,出生于1981年出生,一方面他是富力地产董事长张力之子;另一方面,他是实地地产实控人。张量的商业版图极为广泛,涉足多个领域。2003年,张量创立恒量建设集团(实地建设集团)。

除了实地地产,张量还创立了黑洞投资。黑洞投资的资金全部来自于张量本人,投资领域涵盖智能家居、房产金融、社区配套等,还涉足互联网、新科技等领域。在矿业方面,2012年3月23日,张力旗下的“力量矿业”在香港上市。

越努力越焦虑啊。

2020年,实地集团赴港招股书失效,IPO闯关失败。此前为冲刺上市签约的大量商票融资,瞬间变成巨大债务压力。

从2021年5月起,实地地产被频繁曝出商票逾期拒付问题。5月7日,官方公告称涉及未兑付商票5700万元,因涉嫌被中间人诈骗,只承兑70%款项,引发供应商和持票人强烈不满。此后虽称已100%承兑,但5月底再次被曝商票逾期。

最新的消息是,杭州一家法院此前对张量下达了出境禁令,原因是张量未能履行实地地产的借款担保责任。

还有更惨的,比如,前山西首富的儿子李兆会。

作为山西海鑫钢铁集团创始人李海仓的儿子,李兆会的接班失败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传承案例。

2003年1月22日,李海仓在办公室被人开枪射杀,由于他突然离世,未留下任何遗嘱,根据《继承法》规定,其超过 90% 的股权由配偶、子女、父母平均继承。

当时22岁、还在澳大利亚留学且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李兆会就这么匆忙继承了家业。

李兆会接班初期,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对公司部门进行了局部调整,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开始刻意吸收家族外的人才。

顺风顺水的时候看不出问题,2003 年,海鑫钢铁的资产总值达到50多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2004年资产总值更是达到70多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还成为当年度中国民企中的 “第一纳税大户”。

不过此后由于家族内部矛盾、经营思路战略问题、过度挥霍与管理不善等因素,2014年3月18日,海鑫钢铁全面停产,11月12日,海鑫系的5家企业被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破产程序。据披露,海鑫集团的负债及对外担保金额共计104.59亿元,而整个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负债率已经超过100%。李兆会也从曾经的 “山西首富” 沦为了 “老赖”。

资源是优势,但不是万能药。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继承家业需要的能力与白手起家完全不同,以及两代人遇到的外部环境也完全不同。

这也能看出,老一辈的风采,比如李书福的及时止损,叫停了儿子的创业。姜还是老的辣啊!

下一篇:河北西门子plc300价格
上一篇:全球造船霸权鏖战:美国制裁韩国企业,却被中国供应链反扼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