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直言:单条输电超美任何主干线!中国42条特高压已碾压美国电网
当新疆阿勒泰的风电穿过3200公里的特高压直流线路,抵达安徽合肥的电动汽车工厂时,电表上的数字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度电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无声的马拉松,却跨越了中国整个能源版图。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堪萨斯州的农场主们正在抗议一条仅800英里长的“谷物带快线”输电项目,最终导致该项目失去了49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这场争论已经持续了17年,而同样的时间,中国已经建成了42条特高压线路。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中国能建成全球最高效的清洁能源输送网络,而美国连一条像样的输电线路都难以推进?
中国已建成42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其中19条运行电压达到800千伏,22条达到1000千伏,还有一条1100千伏的超高电压线路正在运行。 每一条的输电能力都超过美国任何一条电力主干线。
美国仅有少数几条765千伏输电线路,将这些线路的长度全部相加,总计约3200公里,仅相当于中国一条特高压线路的长度。美国约70%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已经使用超过25年,大型变压器甚至使用了40年以上,远超设计使用寿命。
中国特高压的技术优势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效率上。采用直流输电技术的特高压线路能够实现电力超远距离传输,传输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从新疆输送一度风电到上海,到达时仍然是一度电。
这种技术突破的核心设备是换流阀,被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心脏”。 以常州博瑞电力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为国内23个特高压直流工程中的19个提供了核心装备。 中国企业甚至首创了“外支撑加内悬吊”全新型立式阀塔,将阀塔尺寸较典型结构压缩了30%。
2020年中国提出的风光装机目标原计划到2030年实现,结果去年就提前6年达成。 自2013年以来,风电装机增长6倍,年均增长约20%;光伏装机增长180多倍,年均增长约60%。
中国的清洁能源多集中在西北与北部区域,这里阳光充足、风力强劲,是绿电的主要产地。 但人口和工厂多聚集在东部沿海,而东部的多云天气、无风夜晚,再加上河流流速缓慢,都限制了本地清洁能源的产能。
截至2024年底,中国风电装机量约5.1亿千瓦、光伏装机量约8.4亿千瓦,二者利用率均保持在95%以上,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2024年前7个月,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达96.3%、光伏达97.1%,风电与太阳能总发电量达10549亿千瓦时,约占总发电量的20%。
美国的电网体系过于分散,由东部、西部和德克萨斯三大联合系统,以及阿拉斯加等独立电网组成。 全国有520家电网公司和127个分区控制中心,各个州、各个公共事业公司各自为政,输电线路的大规模跨州整合极其困难。
这种制度性障碍使得美国即使有意愿,也很难推动特高压建设。 批地、审批、赔偿、环保、地方利益纠葛……一条跨州输电线的开发往往需要拖十年、二十年。 甚至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职之前,建设一条数百公里长的输电线路就需要经历长达17年的审批流程。
目前中国的电力消费总量已是美国的两倍,这张不断扩展的特高压网络支撑着世界最大的高铁网络和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新增汽车中半数为新能源汽车,约4.8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也全部依靠电力驱动。
而美国得州实时电价曾飙升至9美元/度(约合人民币65元/度),是中国的65倍。 2024年夏季,美国得克萨斯州因极端高温再度出现大规模停电,数百万人被困在40℃的高温中。
中国特高压发展始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时启动特高压电网建设计划,既是为了投资刺激经济、扩大就业,也配合了发展电动汽车与高速铁路的宏大规划。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推迟核电项目,进一步加紧发展远程输电网络。
芝加哥大学2024年8月发布的研究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空气污染指数下降了41%,全国人均寿命因此延长近两年。 曾经被雾霾笼罩的北京,如今几乎不再使用煤炭发电,而是依靠数百英里外输送来的风电和光伏电力供能。
2019年建成投运的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阀及直流测量等核心设备全部来自中国制造。 2024年,中国企业还完成了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的换流阀改造项目,这个运行了40年的系统原本由ABB提供技术,如今却选择了中国方案进行升级改造。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经济学家伊斯梅尔·阿西尼加斯·鲁埃达表示,虽然特高压技术不是中国发明的,但中国将其“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并不断突破极限”。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建设规模上,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做到这一程度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