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刚走,西北乱成一锅粥,曹丕一句话捧出个被低估的牛人

195 2025-08-18 14:59

曹操刚走,西北乱成一锅粥,曹丕一句话捧出个被低估的牛人

聊三国,大家伙儿的眼光总爱盯着赤壁、官渡那几场大戏,要不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法。可实际上,曹魏政权后院那把火,烧得可一点不比正面战场小。尤其是在那片风沙漫天的西北大地上,一出被人忽略的精彩大戏,主角不是什么五子良将,而是一个叫张既的男人。

这事儿得从曹操从汉中灰头土脸地撤兵说起。前脚刚走,后院立马就炸了。河西走廊那块地方,武威的颜俊、张掖的和鸾,还有酒泉、西平那帮地头蛇,一个个都跟商量好了似的,扯旗子造反。

说白了,这帮人就是典型的墙头草,地方豪强。朝廷强的时候,他们就乖乖当顺民;朝廷一显得虚弱,他们心里那点小九九就藏不住了。当时敦煌太守马艾病死了,有个叫张恭的家伙就动了心思,自己上书给曹操,想把这位置要过来。这一下可好,捅了马蜂窝了。其他地方的豪强一看,嘿,你能要,我们凭什么不能?也想有样学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土皇帝。

曹操哪能惯着他们这毛病,直接给拒了。结果呢?这帮人脸皮一撕,干脆反了。他们不光杀朝廷派来的官吏,自己人之间为了抢地盘也打得头破血流,整个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乱局里,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那个带头闹事的颜俊,居然派人把自己的老娘和儿子送到曹操那儿当人质,请求朝廷出兵帮他打别的叛军。你看这操作,是不是挺骚的?

曹操也给整不会了,就把时任京兆尹的张既找来问计。这张既,可真是个明白人。他一眼就看穿了这帮人的底裤。

他对曹操说,这帮人反叛是早就计划好的,现在狗咬狗,一嘴毛,跑来跟咱们摇尾巴,压根不是真心归顺,纯粹是想借我们的刀,砍掉他的对手,然后自己坐大。

张既给出的主意,堪称经典,就是四个字——坐山观虎斗。他说,咱别急,就让他们自己打去。这帮乌合之众,没什么长远眼光,打来打去只会内耗。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咱们再派一支精兵过去,一巴掌全拍死,省时又省力。

这个计策,简直是为当时曹魏的西北困局量身定做的。要知道,汉末乱了那么多年,朝廷对西北的控制力早就名存实亡。除了京畿地区,其他地方全是大大小小的土皇帝。曹操和夏侯渊虽然前些年收拾了韩遂、马超这些最跳的,但底下的小鬼还多着呢。

更要命的是,刚打完汉中之战,曹老板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兵力、钱粮都紧张,还得防着东边的孙权和西边的刘备。哪有余力去西北搞大规模清剿?张既这个“坐收渔利”的法子,简直是雪中送炭。

曹操一听,大腿一拍,就这么办!后来的事,果然不出张既所料。一年多时间里,和鸾干掉了颜俊,然后另一个叫王秘的又干掉了和鸾。这帮叛军头子跟走马灯似的换,实力越打越弱。

眼瞅着收网的时机就要到了,张既正摩拳擦掌,准备给这帮人来个致命一击。谁承想,一个噩耗从洛阳传来——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了。

主心骨没了,曹魏内部权力交接,西北的事儿自然就得先放一放。张既也只能干瞪眼,继续等着。

新上任的魏王曹丕,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一上台,就觉得西北不能再这么放任自流了。他恢复了凉州刺史的建制,派了个叫邹岐的去当刺史,还配了一批新的地方官,想把控制权抓回来。

想法是好的,但曹丕显然低估了那帮地头蛇的顽固。他这套组合拳打出去,非但没镇住场子,反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叛乱。张掖的张进直接把太守给绑了,酒泉的黄华也公开叫板,说不认新太守。整个凉州,烽烟四起。

这下曹丕坐不住了,他先是命令金城太守苏则去平叛,又让时任雍州刺史的张既去协助。可邹岐实在不给力,面对叛军的攻势节节败退。曹丕在朝堂上急得直跺脚,终于发出了一声千古感叹:“非张既不能平凉州!”——除了张既,没人能搞定凉州这烂摊子!

这句话,算是把张既彻底捧上了神坛。曹丕立马下令,任命张既为凉州刺史,总揽平叛大权。为了表示自己的信任,曹丕还特意下了一道诏书,把张既比作东汉开国名将贾复。

这个贾复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光武帝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以勇猛善战、专啃硬骨头著称。曹丕引用刘秀夸贾复的话说:“执金吾(贾复的官职)去打,我还有什么好愁的?”意思就是,你张既出马,我就把心放肚子里了。

更关键的是,曹丕给了张既一样天大的权力——“便宜从事”。这是什么概念?说白了,就是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在前线,任何军国大事,张既都可以自己拿主意,不用事事请示,先斩后奏都行。这种授权在古代是极罕见的,足见曹丕对他的信任和局势的危急。

有了老板的全力支持,张既雷厉风行,立刻上任。他到了凉州重镇金城,分析了一下局势,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捏把汗的决定:率领主力,渡过黄河,直接去救被叛军围得水泄不通的武威郡。

手下的将领们都炸了锅,说咱们兵少,路又险,孤军深入,万一被伏击了怎么办?

张既力排众议。他告诉大家,路险不假,但不是过不去。叛军人多,但都是些没脑子的乌合之众,玩不出什么高深的计谋。眼下武威危在旦夕,再不去救,城破人亡,咱们就彻底被动了。

他先是玩了一招声东击西,大张旗鼓地宣称要从一个叫鹤阴口的地方进攻,把叛军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实际上,他的主力部队却悄悄地从另一条小路,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武威城下。

叛军一听张既大军已到,顿时吓破了胆,武威之围不战自解。这时候,援军费曜的部队才刚刚赶到。张既仅凭一支偏师,就解了燃眉之急,这胆识和谋略,简直了。

可张既没打算歇着。他当即决定,合兵一处,主动出击,去打盘踞在显美地区的叛军主力。这下,将领们又开始嘀咕了,说咱们长途奔袭,人困马乏,敌人以逸待劳,现在去打,不是送人头吗?

张既耐着性子给大家分析:第一,咱们军粮不够,撑不了多久,唯一的出路就是从敌人手里抢。第二,要是等夏侯儒的大部队都到了,叛军肯定吓得躲进深山里,到时候咱们追都没法追,粮食问题会更严重。到那时再想撤兵,敌人肯定会追着屁股打,想全身而退都难。这就叫“一日纵敌,患在数世”!

他一字一句地说:“现在,我们唯一的活路,就是一鼓作气,干掉他们!”

这番话,说得大家热血沸腾,疑虑全消。大军立刻开赴显美,与叛军对峙。

叛军果然沉不住气,一天夜里,派了几千骑兵想来偷营劫寨。他们哪知道,张既早就料到了这一手,预先埋伏了三千精兵。眼看敌人一头扎进口袋,张既一声令下,伏兵四起,瞬间截断了敌人的退路。偷袭的叛军被前后夹击,全军覆没。

张既乘胜追击,在显美大破叛军主力,斩杀俘虏了上万人。这一战,打得酣畅淋漓,彻底扭转了西北的战局。

曹丕收到捷报,龙颜大悦,下诏嘉奖,封张既为西乡侯。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张既的厉害之处,不光是会打仗。显美大捷后,酒泉又有人勾结羌人闹事。张既和夏侯儒再次出马,轻松平定。之后,他没有班师回朝,而是在当地修筑城防,建立烽火台,囤积军粮,把边防搞得固若金汤。

最绝的,是他处理西平麴光叛乱的手法。当时麴光杀了郡守造反,张既分析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不发一兵一卒。

他认为,跟着麴光闹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老百姓是被裹挟的。如果大军一到,反而会把这些百姓推到敌人那边去,把事情搞大。

那怎么办呢?张既玩起了“攻心计”。他派人联络附近的羌、胡部落,许以重金,让他们去打麴光,并承诺抢到的人口财物全归他们。同时,他又发布公告,宣布被胁迫的百姓只要反正,一概不追究;谁能杀了麴光,还有重赏。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麴光的队伍立马就散了。没过多久,麴光就被自己的手下给杀了,一场叛乱,兵不血刃就平息了。

在张既的治理下,混乱多年的西北地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与安宁。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的西域各国,如鄯善、龟兹、于阗,都重新恢复了和中原的联系。这背后的功劳,张既当居第一。

说真的,每当读到张既这段历史,我总在想,什么叫国之栋梁?这就是。他不是那种只会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猛将,他是一个集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全才。他懂得什么时候该用雷霆手段,什么时候该用怀柔政策;他明白打赢一场战争不难,难的是赢得长久的和平。在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张既或许名声不显,但他对曹魏政权的贡献,尤其是对国家西北边疆的稳定,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他才是那个被严重低估的、真正的“定海神针”。

下一篇:陈毅调任中野副司令是降职?哪怕不再兼华野司令,也是重用和晋级
上一篇:吉视传媒五连板背后三大真相,投资者如何避开非理性炒作陷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