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行情火爆,多路资金赶赴送钱!

92 2025-07-28 17:09

最近A股市场最热闹的莫过于中报行情了。华银电力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6-44倍,股价7天6个涨停;国联民生证券H股业绩预增1183%,单日暴涨25%。这些亮眼的数据让不少投资者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但作为一个在量化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我不得不提醒大家:市场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招商证券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87家公司发布中报预告,57.7%业绩预增,非银金融行业向好率高达90.9%。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但预增≠上涨,很多时候甚至可能是相反的。

比如,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业绩预增的公司,股价表现却天差地别。有的持续上涨,有的却高开低走。这让我想起那句老话:"买传闻,卖新闻"。A股市场有个独特的"抢跑特性"——机构往往提前布局,等到利好真正公布时,恰恰是他们获利了结的时候。

一、信息差:预增很多不一样

举个例子:盛屯矿业和齐峰新材都是第一批披露中报预增的公司,但表现却大相径庭。有人说盛屯矿业是炒黄金概念而非业绩预增,但真相远不止这么简单。

股市里炒的不是概念本身,而是定价权。机构投资者善于利用散户对概念、利好的执念来改变股价走向。他们就像魔术师,用各种障眼法迷惑观众。

三、大数据揭示的真相

有人喜欢看资金流向数据来判断机构意图,殊不知在大数据时代,连资金流向都可以"造假"。你看到的资金流出,可能恰恰是资金正在流入的证据。

但有一点无法造假:大资金的交易行为一定会留下痕迹。通过长期积累的交易数据和大模型计算,我们可以识别出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

至于此刻大家手头震荡的股票,有没有机构在积极参与,不用太在意放量缩量。

PS:

下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上面两张图中的橙色柱体是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系统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指标。可以看到,当这个指标活跃时,股价通常以上涨为主;反之则以下跌为主。盛屯矿业的业绩预增早已被大资金预判并提前布局,而齐峰新材虽然也早早披露了业绩预增,但机构资金并不活跃,结果就是利好兑现后股价反而下跌。

为什么散户总是慢半拍?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差。那些所谓的赢家,赢的不是能力,而是信息优势。在A股市场,新闻往往是滞后的。国外市场会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而我们的市场则喜欢打提前量。

对此,普通投资者以下四点是肯定要注意的:

不要盲目追逐热点新闻

学会从交易行为数据中寻找真相

建立自己的量化分析体系

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在股市里,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只有通过客观数据还原市场真相,才能避免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机器人概念,业绩预增的公司梳理(2025年中报)
推荐资讯